CL,來自圈媽講堂正面管教PD25周日班
【實錄】發生了什么?我說了什么?TA說了什么?
放學歸來,女兒告訴我們,她的眼睛被同桌的鋼筆劃傷了。我們趕緊查看,還好只是眼角有些擦傷,沒大礙。
我:現在還疼嗎?
女兒:還是有些疼。
我:你是和同桌鬧著玩時劃到的嗎?
一旁的外公心疼孫女,趕緊插話:如果是無意的就算了,如果是有意的,就要去找他。
聽到這話,女兒趕緊警覺起來,對著我的耳朵小聲說:我覺得他是故意的。
我:哦?那你講講看,當時是什么情況?
女兒:放學的路上,我走在前面,突然同桌的鋼筆就從側面“飛”過來了。同桌撿起鋼筆就走了。所以我覺得他是故意的。
我楞了一下,繼續問:你沒問問他為什么“扔”鋼筆嗎?
女兒:沒問。
我:那他知道砸到你了嗎?
女兒:他不知道。
我笑了笑,實在無法把女兒的回答與同桌的“故意”聯系起來。
我:所以呀,他都不知道傷到你了,你怎么判斷是故意呢?
女兒:那你還是跟老師說一下唄。
不是故意的,還要跟老師講?!!我心里盤算著,她的目的是什么?
我平和地說:以前確實告訴過你,在學校里如果受到傷害或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向老師求助。但假如自己能處理,是不是更快更好的方式呢? 鋼筆“飛”過來時,如果你告訴同桌傷到你了,你覺得他會怎樣?
女兒:不知道。
我:那下次可以試試。
女兒停了停說:他可能會道歉,說不是故意的。但也可能真是有意的。
我:那你會怎么做?
女兒:無意的就算了,故意的...不知道。
我:故意的,你是不是可以大聲告訴他:這樣很危險,不可以這樣做。
女兒看看我,若有所思,然后開始埋頭吃飯...
【感受】我有什么樣的感覺?
對于女兒處理沖突的態度略有擔憂。覺得她需要更多方法和勇氣。
對于判斷為“故意”,并想要告訴老師的行為,我也在思考女兒背后的目的。
【工具】過程中我用到了哪些正面管教工具/方法?
* 啟發式提問
* 認清行為背后的目的
【復盤】我從中學到了什么?
* 對于并不太善于主動分享信息的孩子(以前女兒很少主動講述學校或身邊發生的事情,后來通過邊散步邊聊天的方式,改變了一些)來說,啟發式提問尤為重要。通過平等對話,接納答案,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使她樂于交流。然后在交流中慢慢進行啟發。
* 判斷為“故意”,并想要告訴老師的行為,我判斷的可能目的是:得到關注。每個孩子內心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恰好這也是一個“機會”。
【改進】下一次如何做會更好?
啟發式提問用得還不夠熟練,很容易自己就急于給出答案或變成說教,這種能力還需要長期鍛煉。
感覺這次孩子為了達到目的的方法有些偏離,這次談話時還沒有去關注解決,以后適當機會再給予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