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感悟:以前讀一本李白傳記時,一個詞常常出現眼中,“塊壘”。我覺得古人真會造詞,這個詞表示一種郁積在心的氣憤和苦悶,李白也會苦悶嗎?以前在課本上看到他時,常常是個一襲白衣,飄搖若仙的形象。但“詩仙”終究是個稱號,是人,就難免落入塵網,滋生出七情六欲。會嗔,會惱,會愁腸百結,在深夜里飲酒對月,且歌且舞。
以美酒去澆心中塊壘,絕配。
寫這首詩時,李白大概五十多歲,飽經了人情冷暖的他,在詩中的形象仍是個豐神俊秀的少年,拿起酒杯叫囂著:“添滿!添滿!不醉不歸!”李白永遠不會老,像山川,像星辰,山巒屹立,川流不息,星辰永遠閃爍在歷史的天空中。
飲酒常與失意關聯,深夜一個醉漢倒在路邊,我們可能會覺得他一定經歷了難以承受的挫折,才會如此不顧及自己的身體,接下來他可能會干嘔,吐了一地,現實不是詩,現實沒有詩意。
但李白大概有些不一樣,他是有文化的酒鬼,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也可以說是在向詩神獻祭,古希臘有酒神精神,代表著一種放縱的靈感,李白雄奇奔放的想象力也讓他有了神的特質。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首句便連通了天地,李白的志向不在地上,李白的志向在天上,“奔流到海不復回”一泄千里的氣質如此淋漓盡致,李白有一顆寬廣的心。
“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難過也分很多種,哀,傷,怨,恨,種種不同,與悲相關的詞,都帶著一種大氣和難以言說的情懷,像是無語問蒼天,念天地之悠悠,帶著一種茫然失措。李白很悲啊,他的悲傷如此磅礴大氣。“朝如青絲暮成雪”,前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貫通了天地,而這一句貫通了時間,李白的詩就是這樣貫通而充沛,少年子弟江湖老,少年英才也顯出了老態。只是那份老態一閃而過,青絲成雪,如此壯美,酒還要接著喝的,喝完一杯,還有三杯……
杯杯入懷,醉意逐漸朦朧,那些前塵往事一起涌上心頭,無數情緒匯聚在了一處空間,江湖走馬,少年游俠,力士脫靴,貴妃磨墨,一日看盡長安花,一切都遠去了,一切又似乎在眼前,一切如此模糊,一切又如此真實……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于是李白發出這樣的吶喊,見慣了繁華,繁華在他眼中也只是成了下酒的佐料。
“飲者留名。”李白確實用他的生花妙筆,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濃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