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寧向東老師的課,他提倡用圖表把一些問題的實質給表達出來。比如說用四象限,從能力和愿望兩方面,給員工分成四類,可以從忠誠度和批判性思維把追隨者進行分類。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是用四象限對時間進行管理的。
李笑來老師也提倡過用線條來描述一些基本概念,比如關于學習的復利概念和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人們比較喜歡用圖表闡述觀點原因在于:
人腦對視覺信息的處理要比書面信息容易得多。使用圖表來總結復雜的數據,可以確保對關系的理解要比那些混亂的報告或電子表格更快。
我也在教學中,把這種視覺化的東西應用了起來。在講解非謂語的時候,我用以下圖式:
? ? ? ? ? ? ? ? Ving, 主+ 謂語+ 賓語
? ? ? ? ? ? ? ? ? 主+ 謂語+ 賓語, Ving
這兩個是Ving 做狀語的模式。
? ? ? ? ? ? ? ? 主 Ving + 謂語+ 賓語
? ? ? ? ? ? ? ? 主+ 謂語+ 賓語Ving
這兩個是Ving做定語的模式。
? ? ? ? ? ? ? ? ? 主(從句) + 謂語+ 賓語? ? ?
? ? ? ? ? ? ? ? ? ? 主+ 謂語+ 賓語(從句)
這是定語從句的基本模式。
今天還幫助學生制定計劃,畫了個表格,拍照傳上來,感覺挺有用。
上圖,是我幫學生制定的學習時間安排表。學習時間分為整塊學習時間和零碎時間,學習任務分為必做任務和隨機任務。
整塊時間鼓勵學生去做自己的弱科,或者提分空間較大的科目。零碎時間鼓勵學生用來處理記憶性的東西,或者用來回顧所學知識。
對于學習任務,提倡學生主動學習,除了老師安排的任務,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學習安排,每天定時定量去完成,這就是每天必做的任務。另外,老師每天布置的任務內容不定,就是每天的隨機任務。
另外,制定計劃不能安排太滿,不然容易給人挫敗感,堅持不下去。還有,每個整塊時間也可以分成兩個小整塊時間。
每天對當天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核對,學習上有什么感悟和收獲,可以寫下來,也可以寫下當天的心情和生活上的困難,便于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