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師范時輪到我介紹自己的家鄉了,我一時語塞,竟不知自己其實一直居住在一個多么秀美古雅的文化小城——磁州荷城。
不必說云霧繚繞的爐峰山,博大精深的磁州窯;也不必說波光瀲滟的溢泉湖,雄偉壯觀的鬧鐘鼓樓,單單中華慈大街一帶的十里荷花香就足以讓人心馳神往了。
夏花爛漫的端午節前后,荷花開了。開車從邯鄲出發,向南穿過古色古香的“成語之林”,浪漫的薰衣草莊園,跨過清凌凌的滏陽河,聞著那十里荷香,一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北方小江南”便映入眼簾了。
紅的,白的一池一池的荷花開得正熱鬧。你看那荷花,婷婷的點綴在田田的碧綠的荷葉當中,宛若一顆顆明珠,又如天上下凡的仙女一般。“荷塘月色”的清幽,《如夢令》的歡樂盡在眼前了。賞過頤和園的荷,白洋淀的蓮,但覺得都不及家鄉的好。片片荷塘和四周的青草,綠樹,野花連在一起,一望無際,五彩繽紛,像錦緞,像霞光,像彩虹,又似一幅今生來過的水彩畫。難怪當年清朝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出巡回京,賞過磁州荷景贊不絕口呢,“御路荷風”的美稱便出自此處。另據史料記載,每年這個時節,魏國丞相曹操率群臣觀蓮,用荷葉盛酒,荷梗吸飲,歡慶荷花盛開。呵,原來家鄉美景還伴有如此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呢。
今年我去看了兩次荷花,第一次去的時候剛下過一場小雨。嫩綠的荷葉,有的圓圓,有的尖尖,有的剛剛露出水面半尺高,有的還在水面漂浮著。雨滴停留在荷錢上,粒粒白珍珠似的閃著光。池水青青的,綠綠的,靜靜的,倒映著岸邊濃密的樹蔭。一陣清風拂過幽靜的荷塘,那種清凈自在,不知該怎樣用語言去描述了。
第二次去的時候,僅過了多半個月。碧綠的荷葉已鋪滿了池塘,有一人多高了。一朵朵粉紫色的花骨朵,連著長長的筆直的花柄,一支支毛筆似的插在池水上、荷葉間,可愛極了。一兩朵荷花已經半開了,粉白粉白的,晶瑩剔透,露出黃燦燦的花蕊,讓人疼愛的不忍用手去觸摸。“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和任天真。”哦,荷花開了,生命的美好仿佛躍然心尖,心也若荷花般純凈自然了。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茭荷紅玉影。”秋冬時節,荷花謝了,枯了的荷枝、荷葉或立,或斜,或折,或躺,也千姿百態,又孕育生機。 倒映在水中,像一幅淡淡的光與影的水墨畫。蓮蓬成熟了,“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潔白豐滿的白蓮藕也出塘了。藕農們跳在荷塘打撈蓮藕,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這個時候張貼著“”美麗慈州蓮藕圖”的貨車上載滿長長的蓮藕,構成了鄉村集市上一道獨特美麗的風景線。
關于荷花的描寫,文章頗多,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就有“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 。? 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道“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寫盡了它的可愛。荷花又稱蓮,水芙蓉等,是被子植物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它渾身是寶,花朵和葉子可觀賞,入藥,制茶,藕和蓮子為上乘補品。頑強的蓮子沉睡千年仍能不擇地域萌發新株。原始人類為了生存,采蓮子,藕(野果、根節)食用,因此,荷花又被譽為人類生存的象征。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贊其“心較比干多一竅,貌若西子勝三分”。關于藕,詩人韓愈曾有“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之贊。家鄉的白蓮藕昔日為皇宮貢品,現今在漳河生態科技園,白土鎮漳河沿岸等區域也廣泛種植,是遠近聞名的美食特產。終于明白,勤勞善良的家鄉人為什么如此喜愛荷花,種植荷花了。
忍不住偷偷采了一片又大又圓的荷葉,擎著長長的綠柄,蓋在頭頂上,沿著荷塘邊平鋪的石階往前走,忽然看到綠水中紅艷艷的“幸福城”三個大字,從不遠處的高樓上倒映來閃爍著。是的,美麗幸福的小城,一切都有幸福的模樣。
攜著荷香,一路向西南,沿著寬闊的友誼路來到“荷花居”——一個詩意的大餐廳。一踏入“荷花居”,一股精致、優雅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一盞盞五彩淡雅的荷花燈高懸,墻上,門上,窗戶上張貼著一幅幅多姿曼妙的荷花圖,清新典雅的“磁州八景圖”、山水畫,還有磁州特有的“劃拳圖”,古老的“海文化”,美輪美奐的藝術氣息無處不在,人被浸潤著,感染著,不自覺地文化起來。套間內大紅的牡丹鳳凰墻圍……這哪里是一個餐館,簡直就是一個藝術文化館!飯菜的香味兒透過透明的大玻璃窗傳進來。溫和親切的服務員和機器人送來了美餐。潔白晶瑩的蓮藕套餐,鮮美的羊湯,獨一無二的芝麻燒餅……餐廳主人介紹說:“我從十八歲就離開故鄉了,現在回來建這個餐館是想把我們磁州特有的文化、旅游、美食傳統發揚光大,讓吃文化,吃環境,吃服務,吃價位完美結合起來……”
“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里已包括……”鄧麗君甜美的歌聲傳來,忽然覺得家鄉更加可愛了。
我把采來的荷葉小心翼翼地帶回家,插在一個盛滿清水的長頸玻璃瓶兒里。日日看著它,撫摸著它,吻著它的清香,仿佛自己也成一片荷葉,一朵荷花了。
記得上師范時輪到我介紹自己的家鄉了,我一時語塞,竟不知自己其實一直居住在一個多么秀美古雅的文化小城——磁州荷城。
不必說云霧繚繞的爐峰山,博大精深的磁州窯;也不必說波光瀲滟的溢泉湖,雄偉壯觀的鬧鐘鼓樓,單單中華慈大街一帶的十里荷花香就足以讓人心馳神往了。
夏花爛漫的端午節前后,荷花開了。開車從邯鄲出發,向南穿過古色古香的“成語之林”,浪漫的薰衣草莊園,跨過清凌凌的滏陽河,聞著那十里荷香,一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北方小江南”便映入眼簾了。
紅的,白的一池一池的荷花開得正熱鬧。那荷花一朵挨著一朵明珠似的,點綴在田田的荷葉間。“荷塘月色”的清幽,《如夢令》的歡樂盡在眼前了。賞過頤和園的荷,白洋淀的蓮,但覺得都不及家鄉的好。片片荷塘和四周的青草,綠樹,野花連在一起,一望無際,五彩繽紛,像錦緞,像霞光,像彩虹,又似一幅今生來過的水彩畫。難怪當年清朝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出巡回京,賞過磁州荷景贊不絕口呢,“御路荷風”的美稱便出自此處。另據史料記載,每年這個時節,魏國丞相曹操率群臣觀蓮,用荷葉盛酒,荷梗吸飲,歡慶荷花盛開。呵,原來家鄉美景還積淀著如此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呢。
今年我去看了兩次荷花,第一次去的時候剛下過一場小雨。嫩綠的荷葉,有的圓圓,有的尖尖,有的剛剛露出水面半尺高,有的還在水面漂浮著。雨滴停留在荷錢上,粒粒白珍珠似的閃著光。池水青青的,綠綠的,靜靜的,倒映著岸邊濃密的樹蔭。四月芳菲過后,一種平靜淡泊的境界歸來。一陣清風拂過幽靜的荷塘,那種清凈自在,不知該怎樣用語言去描述了。
第二次去的時候,僅過了多半個月。碧綠的荷葉已鋪滿了池塘,有一人多高了。一朵朵粉紫色的花骨朵,連著長長的筆直的花柄,一支支毛筆似的插在池水上、荷葉間,可愛極了。一兩朵荷花已經半開了,粉白粉白的,晶瑩剔透,溫潤如玉,露出黃燦燦的花蕊,讓人疼愛的不忍用手去觸摸。“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和任天真。”哦,荷花開了,生命的美好仿佛躍然心尖,心也若荷花般純凈自然了。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茭荷紅玉影。”秋冬時節,荷花謝了,枯了的荷枝、荷葉或立,或斜,或折,或躺,也千姿百態,又孕育生機。 倒映在水中,像一幅淡淡的光與影的水墨畫。蓮蓬成熟了,“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潔白豐滿的白蓮藕也出塘了。藕農們跳在荷塘打撈蓮藕,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關于荷花的描寫,文章頗多,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就有描述“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 。? 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贊道“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寫盡了它的可愛。荷花又稱蓮,水芙蓉等,是被子植物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它渾身是寶,花朵和葉子可觀賞,入藥,制茶,藕和蓮子為上乘補品。頑強的蓮子沉睡千年仍能不擇地域萌發新株。原始人類為了生存,采蓮子,藕(野果、根節)食用,因此,荷花又被譽為人類生存的象征。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贊其“心較比干多一竅,貌若西子勝三分”家鄉的白蓮藕昔日為皇宮貢品,現今在漳河生態科技園,白土鎮漳河沿岸等區域也廣泛種植,是遠近聞名的美食特產。終于明白,勤勞善良的家鄉人為什么如此喜愛荷花,種植荷花了。
忍不住偷偷采了一片又大又圓的荷葉,擎著長長的綠柄,蓋在頭頂上,沿著荷塘邊平鋪的石階往前走,忽然看到綠水中紅艷艷的“幸福城”三個大字,從不遠處的高樓上倒映來閃爍著。是的,美麗幸福的小城,一切都有幸福的模樣。
攜著荷香,一路向西南,沿著寬闊的友誼路來到“荷花居”——一個詩意的大餐廳。一踏入“荷花居”,一股精致、優雅、質樸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一盞盞五彩淡雅的荷花燈高懸,墻上,門上,窗戶上張貼著一幅幅多姿曼妙的荷花圖,清新典雅的“磁州八景圖”、山水畫,還有磁州特有的流傳至今的“劃拳圖”,古老的“海文化”,美輪美奐的藝術氣息無處不在,人被浸潤著,感染著,不自覺地文化起來。套間內大紅的牡丹鳳凰墻圍圖……這哪里是一個餐館,簡直就是一個藝術文化館!飯菜的香味兒透過透明的大玻璃窗傳進來。溫和親切的服務員和機器人送來了美餐。潔白晶瑩的蓮藕套餐,鮮美的羊湯,獨一無二的芝麻燒餅……餐廳主人介紹說:“我從十八歲就離開故鄉了,現在回來建這個餐館是想把我們磁州特有的文化、旅游、美食傳統發揚光大,讓吃文化,吃環境,吃服務,吃價位完美結合起來……”
“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里已包括……”鄧麗君甜美的歌聲傳來,忽然覺得家鄉更加可愛了。
我把采來的荷葉小心翼翼地帶回家,插在一個盛滿清水的長頸玻璃瓶兒里。日日看著它,撫摸著它,吻著它的清香,仿佛自己也成一片荷葉,一朵荷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