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沒錢理財,不會理財。而我想說的是,錢永遠只有付出行動才能發現慢慢的自己的錢才會變的更多。
大的宏觀環境對于我來說,我的投資周期是根據“美林時鐘理論"。
美林“投資時鐘”理論是一種將“資產”、“行業輪動”、“債券收益率曲線”以及“經濟周期四個階段”聯系起來的方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指導投資周期的工具
美林投資時鐘理論按照經濟增長與通脹的不同搭配,將經濟周期劃分為四個階段:
1、“經濟上行,通脹下行”構成復蘇階段,此階段由于股票對經濟的彈性更大,其相對債券和現金具備明顯超額收益;
2、“經濟上行,通脹上行”構成過熱階段,在此階段,通脹上升增加了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可能出臺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債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價值相對較強,而商品則將明顯走牛;
3、“經濟下行,通脹上行”構成滯脹階段,在滯脹階段,現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現金最明智,經濟下行對企業盈利的沖擊將對股票構成負面影響,債券相對股票的收益率提高;
4、“經濟下行,通脹下行”構成衰退階段,在衰退階段,通脹壓力下降,貨幣政策趨松,債券表現最突出,隨著經濟即將見底的預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強。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出一下投資規律(A收益率>B收益率>C收益率>D收益率):
Ⅰ衰退:債券>現金>股票>大宗商品
Ⅱ復蘇:股票>債券>現金>大宗商品
Ⅲ過熱:大宗商品>股票>現金/債券
Ⅳ滯脹:現金>大宗商品/債券>股票
所以我遵循的永遠是“40%+30%+20%+10%”投資比例。不管宏觀經濟環境是在何種階段,永遠不破壞的規律就是這條。
以下面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