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周三布置的小作業嗎?
你有試著做嗎?
在我第一次接觸到四種聆聽方法時,一臉的懵,理論我懂,可運用起來我感到很別扭,仿佛推翻了我曾經一直自然而然在用的溝通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寫到這里不禁想到一句話聽了許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對于我們在學習完四種聆聽方法后的感慨是,聽懂了理論,依然不知如何運用!
但不能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而放棄,我們可以嘗試,有了開始就有進步,試著去用這四種聆聽方法去聽聽你身邊的人。
消極聆聽,即沉默
如果別人在向你傾訴時,你可以不表現出積極聆聽的態度,甚至不回應任何,但至少要讓對方感受到你在聽,尤其是小孩子,在跟你講話時,把身體放低,與他們同高,盡量看著孩子的眼睛,聽孩子說,如果你正在忙,你要直接表達你在忙這個信息,而不是隨意的回復過去,就算你對孩子說的很不感興趣,甚至煩,你寧可直接表達你現在有些心煩想安靜,也不要表現出我非常不想聽,你最好閉嘴,別來煩我的態度。
簡短自然的應答
每天中午和孩子們坐在一起吃飯,孩子們有時會吧啦吧啦跟我講很多,首先午飯時間有限制,其次不讓孩子說話安靜吃飯又太過無趣,那么這時用簡短自然應答的聆聽方法就很有效,孩子們跟我講,我會是嘛,嗯,或者微笑來回應,孩子既能感受到老師在認真聽,又沒有形成太多互動,不會影響孩子們的進食。
敲門磚的運用
在學習完教師效能訓練課后,我發現自己特喜歡觀察人,每天早晨接校車,孩子們上校車時我就能根據他們的表情,語調,狀態來大致了解到他們的心情。有一天,一個每次都會跑向我并熱情打招呼的小女孩低著頭走了過來,也沒有跟媽媽再見就上車了,因為她是第一個上車的,在去往下一站的路上,我使用了敲門磚的聆聽方法,老師覺得你今天心情有些不好,看上去有些難過,愿意和我說說嗎?小女孩一下子就哭了,好像情緒的閘門瞬間被打開。我沒有制止她哭讓她說為什么會難過,而是坐在她旁邊,輕輕的讓她靠在我身邊,她哭了一小會兒后,用帶著哭腔的聲音跟我說了她為什么難過,我大致聽出是媽媽答應讓她帶一個東西來學校,但今早又不同意帶了,我說媽媽答應你后來又改變主意,所以你很失望,很難過,女孩拼命的點頭,這時下一站到了,我們的聆聽沒有結束,但明顯感覺到小女孩憋在心里的那股難過的情緒已經出來了。
積極聆聽
上面提到的三種聆聽方法有用,但也有局限,多傾向于聽,但少有互動。
第四種聆聽方法也就是積極聆聽是避免溝通不暢最有效的方法。
在積極聆聽前,首先,你要把對方說的話進行編碼,簡單說就是分析下,分析下對方說的是一下就能聽懂意思的話,還是需要你聽出來話里有話。
分析這點很重要,直接決定你們溝通的方向是對還是跑偏了。但誰也不會分析的那么準,不確定時,就需要發出信息確認下你的分析。
當你確認完畢,或對方直接說出他的問題時,你就可以采取積極聆聽的方法了。
有一天早晨,在操場我看到二年的一個男孩,他低著頭,遲遲不肯進教學樓里,因為平時我跟他很熟,離著很遠我就跟他打招呼,他沒有回應我,走進我看到他一直低頭徘徊。我又用起了敲門磚,你看起來不太開心啊,男孩說是啊,他在說這句話渾身都在發抖,我感覺不太對。他緊接著說,老師,我忘記帶數學作業了。從他緊張的表現我能感覺到忘記帶作業對他來說問題很嚴重。我想試著使用積極聆聽,于是我說,因為忘記帶數學作業,你不想進教室。男孩說,嗯,老師會生氣,會罵我的。我說,你很擔心老師罵你。男孩說,我好想坐校車回去。我說,你想跟校車回家。男孩說,我想回去拿作業。我說,你想跟校車回去,是因為想拿回作業。男孩說,是啊,我太害怕了。我說,你很害怕。男孩說,我怕老師罵我,怕老師告訴媽媽。我說,你是因為老師,媽媽,所以在害怕。男孩說,嗯,因為老師說如果再忘記帶作業就告訴媽媽。我說,老師跟你說過再忘記帶就告訴家長。男孩說,嗯,告訴媽媽,媽媽又會發脾氣,我不想讓媽媽發脾氣。我說,你是擔心媽媽生氣。男孩說,嗯,媽媽總是生氣。我說,你很在意媽媽生氣。男孩說,是啊,我還是去教室跟老師說吧。我說,那我們一起上樓。男孩上樓的速度特別慢,快到門口時,男孩說,老師,我還是害怕,感覺兩條腿變得好重。我笑了笑,看著他還是害怕,但最終走進了教室。
積極聆聽大多數時候會讓你聽到更深層次的問題,心里的擔憂。耐下心來,多一些聆聽,尤其是對孩子們。
在積極聆聽時千萬不要扔出絆腳石,讓傾訴者盡量自己想出解決辦法。
試著使用一次積極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