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是一個尷尬的年齡,30歲的我已成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30歲已被固定在了某一座小城,鎖定了某一個特定的朋友圈。可30歲的我,內心深處仍然有種悸動,有一個聲音在咆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需要詩和遠方。但身上的擔子,肩上的責任,小兒懵懂的眼神,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我已經失去了任性的年紀,失去了做夢的權利。
可是,這一切,從我畫畫開始就不一樣啦。30歲的我從拿起畫筆的那一刻,就如插上翅膀的天使,在我的畫中,天馬行空,自由馳騁,將遠方的田野滲透到眼前的茍且處,編織著一個又一個色彩斑斕的夢幻,訴說著我綿綿無絕期的向往。所以,現在的我如上了發條,與時間賽跑,拼命地搶時間畫畫、閱讀和寫作,恨不得把以前浪費掉的時間都補回來。每天早上五點起來,從一幅幅驚艷的畫作中開啟了一天的神奇之旅。在畫水彩的過程中,我分明感受到了福流在我身體內歡快地流淌,看著多彩多姿的顏料在水的作用下慢慢暈染,內心喜悅的情緒肆無忌憚地蔓延開來,水彩的藝術特點,水和色的無限魅力讓我徹底淪陷,沉浸其中。
碎碎念了這么多,我們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聊一聊水彩色彩技法吧!
一.色彩的基本理論知識
如果說線條是一幅畫的骨架,那么色彩就是它的血肉。水彩畫的顏色鮮艷多姿,看似很難把握,其實你只要讀懂了顏色的語言,色彩在你手中就會釋放無窮的魅力。
我們先來看一下色彩的三大屬性色相、明度和飽和度。
1.色相:指色彩的傾向,也就是一個物體所表現出來的被人眼看到的顏色。比如紅色的晚霞,湛藍的天空,黃色的檸檬,這些紅澄黃綠青藍紫就是色相。
1)三原色
我們知道紅、黃、藍被稱為“三原色“,它們是最基礎的顏色,不能用其他顏色調和而成,而反過來可以相互調和形成成千上萬種顏色。在水彩顏料中,它們通常是指檸檬黃(也叫永固檸檬黃、鎘檸檬黃、原色黃)、大紅(或永固玫瑰紅、品紅、洋紅)、酞青藍(這個顏色每個牌子命名不同。)
上面的這個色環就是我用三原色調出來的。其中,兩個原色調出的顏色叫間色,如紅色與黃色混合得到橙色,紅色與藍色混合得到紫色,黃色與藍色混合得到綠色。間色與相鄰的原色繼續混合,就得到復色。所以,在12色色相環中,復色有6個,分別是橙紅、橙黃、黃綠、藍綠、藍紫和紫紅。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黑白灰這3個顏色是不具有色相這個屬性的。
2)顏色的冷暖
當我們看到壁爐里燃燒的木炭就會感到溫暖,而看到一望無際的蒙古大草原則會感到神清氣爽,這是因為顏色會給我們冷暖的感知。
顏色的冷暖是指某種顏色引發的人們對冷暖感覺的聯想。我們不能絕對地說某個顏色是冷色或暖色,因為冷暖不是一種絕對屬性,它是一個相對屬性。但是,我們可以把具有相似冷暖感的一類顏色叫做暖色系或冷色系。
在12色色相環全范圍中,通常會把右半色相環稱為暖色系,即紅到黃色;把左半色相環稱為冷色系,即從綠到紫色。
2.明度
顏色的亮度和暗度被稱為明度,由白到黑的過程,中間有淺淺的灰。它所描述的實際是一種素描關系的屬性,反映色階的變化。
這張圖中,左邊豎列第一排的是綠、藍、紅三個不同的色相,而橫排從左往右的三個色塊,則顯示了明度由低到高的變化。水份越多,明度越高。
3.飽和度
飽和度就是色彩的鮮艷度。簡單來說,原色未混合時,飽和度最高,只要混合了其他顏色或改變了明度,飽和度都會降低。
圖中所示的是顏色經過混合后飽和度降低的過程。
二、色卡的制作·
我們了解了色彩的基本理論知識,那我們一起學習制作屬于自己的水彩色卡吧。
工具類:溫莎牛頓24色,尺子一把,寶虹300g16開的紙,一支中華毛筆,一只秋紅齋的蒲公英。
制作步驟:用直尺打格子4*6=24(橫4縱6)。
每個格子內一半用毛筆平涂成高飽和度的純色,一半用另一只毛筆沾取干凈的清水,中間顏色讓水和顏色慢慢暈染,達到水色自然過度的效果。注意,不要涂到格子外面,這樣就不美觀了。
這是我制作的一張24色的色彩卡,這樣在我們以后繪畫上色過程中,我們可以對比色彩卡,方便顏料的取舍,不用再為選擇哪種顏料而左右為難。
三、水彩的色彩技法
水彩與其他畫種一樣,都會涉及形體塑造、色彩和光影的描繪。水彩最主要的媒介就是水,有了水才可以把顏料調開,但是水運用的多少、時間先后的不同,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準備向新手說再見吧,我們要玩專業的了!
水彩的畫法主要有干畫法、濕畫法和其他技法。
1.濕畫法是畫在打濕的白紙上,或未干的顏色涂層上。
先用清水打濕一個區域,然后蘸顏料在未干的區域涂色。此時,顏料會自然地擴散開來。需要注意的是,用濕畫法時,用筆力度需要比干畫法時更輕,顏料更像是被”滴“或”敷“在紙上,而不是涂抹。
濕畫法又分為破色和濕接法。
1)破色分為水破色和色破色。水破色指的是”濕色塊加水“,先畫上一個色塊,在它沒干的時候滴入清水,色塊會開出”水花“,產生色彩沖擊。水分量的不同產生的沖擊效果不同,但切忌一定是趁濕的情況下滴清水。
色破色,與水破色的步驟相同,只是把滴入清水改成顏色,有淺色破重色和重色破淺色,可以用來畫雪花。關鍵是趁濕,破色的顏色水份要足。
2)濕接法,指的是先在白紙上鋪一層清水,半干濕的時候畫一個色塊,趁濕的時候用另一種顏色在它邊緣接續,這時讓兩個顏色不期而遇,相互滲透,形成另一種顏色,并帶有漸變或紋理。濕潤紙張,不能有水珠,否則顏色停留在表面。用毛筆上顏色的時候要確保水份足,較強的流動性,從而使兩種顏色接的自然,有重疊,有暈染,可以相交相融。
2.干畫法,顧名思義,即直接在干紙上繪畫。干畫法又分為并置法、分層罩染和枯筆。
1)并置法,等顏色干了再連接其他顏色,注意點是要控制好水份,可以借用紙巾吸掉多余的水分。特點是邊緣線果斷、明快,一般用來畫房屋、建筑。
2)分層指先上一層顏色,待干掉后,再上一層顏色。
罩染指的是先上一層顏色,干掉后,一半上顏色,另一半用水接,像做色卡般。一般用來畫葉子等莖稈類的植物。
3)枯筆,在國畫匯總被稱為”飛白“,蘸著顏料的筆上水份很少,然后迅速掠過粗糙的水彩紙表面,形成斑駁的效果。一般用來畫竹子等枝干類、莖稈類的植物。容易毀毛筆,小伙伴們可以用舊的毛筆試試。
3.特殊效果技法:留白、擦試法、撒鹽 。
因為水彩顏料的遮蓋性弱,我們通常從淺色往深色畫。畫面上的白色或高光部分一般都要預留出來,如果畫幅較小,我們可以預先留白,也就是繞著這塊區域畫;但是如果畫幅較大,使用留白液是最明智的選擇。
1)留白液:用牙簽或專用硅膠筆蘸取留白液,小心畫出需要留白的圖案,待留白液干掉之后再上色,等到顏色全干,用手撕掉留白液。特點是邊緣果斷分明,一般用來畫高光。當然大家也可以用毛筆蘸取留白液,但一定在這之前在毛筆上涂肥皂液,可以有效地保護畫筆。
2)擦拭法:在一個濕色塊上,用干的紙巾或海綿擦出白色的區域,可以用于表現云朵,也可以用于小范圍畫錯的補救。
3)撒鹽:上色之后,在半濕的狀態下,撒上一層鹽顆粒,讓鹽慢慢吸收帶著顏色的水分,一段時間后去除鹽粒,得到白色的鹽花。根據畫面效果安排撒鹽的濃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