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以前,老想著時間長的很,離畢業的日子也長的遠,可一眨眼,一回頭,不得不承認的是:自己已經是上了182.5 班天的上班族了。
(1.)別迷茫,要是真喜歡,你是會去做的
我曾經以為“迷茫”只是屬于大學生的困惑,然而漸漸發覺,“迷茫”一直都是我身邊最頻繁高熱的詞匯,哪怕是小學弟學妹們、剛剛工作幾年的人,還是已到中年的人。
大學時代的迷茫在于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對于社會工作的恐懼。
而對于我這初到職場的人來說,迷茫不僅于薪資達不到預期,還經常郁悶自己未來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但相對于中年人就殘忍了些,忙忙碌碌了十來年,沒奮斗出內心想要的生活,反而失去了很多東西。
2018.6,大學畢業。從小就是以乖乖女形象定義的自己,第一次和父母吵架。
印象中吵的很兇很兇,我在電話的這頭撕心裂肺的大喊“我不要在老家,我死都不要”! (此時在笑的我)我猜當時不僅整棟樓都聽到了,對面幾棟樓應該也有所耳聞吧。
身處廣東的父母估計也是害怕了,因為從小都是他們說什么就是什么的聽話女兒,這次竟然會如此抵抗,奈何人在外地,到家的路程有點遠。大概是怕我離家出走,只好讓住鄉下的外公快馬加鞭,趕到家門口。
我并沒有給外公開門,而是選擇假裝不在家,想讓外公就此打住,可他還是很執著,使勁敲門。
我開了門后,外公氣憤的說:“都大學畢業的人了,還這么不聽話”。
我沒有說話,之后也不說話,把自己關在房間,任由外公在電話里面和父母如何商量。
我怎么會任性的離家出走呢,我只想得到他們的支持,支持我“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走出去”,去沖破現有的規則,推翻現有的一切。盡管我知道這意味著一切所得都將崩塌淪陷,與過去自己所有付出的心力為敵。
和父母抵抗的那幾天感覺自己快要窒息了,父母搬來了無數個“救兵”,其中有一個我很尊重的長輩。
他對我說:“你爸媽不容易,你要替他們著想,你也不小了別太任性了,他們也是怕你一個女孩子家的去外面不安全,你要去和你爸媽說清楚,讓他們了解你到底想要什么,去外面闖闖也好。他們不支持我支持你!”
外公在旁邊也說:“是,沒有什么不好,把一個年輕孩子關在這里確實不太好,是要出去闖闖。”
但父母還是不同意,我想到了假裝妥協。之后,他們通過熟人給我安排了培訓機構的教師面試,我也照實去了。
面試完,我便在電話里面和父母說,過幾天就可以去實習了,外公當天也放心的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毫不猶豫的拖著行李箱就離開了小縣城。盡管不知道自己該去哪,放棄大學所學的專業,更加不知道未來要干嘛,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不過,我比我現在身邊的朋友們都好一些,因為我一直有閨蜜陪著我。
在和父母抵抗的那幾天,她和我說:“沒事,別著急,你先來我這,到時候我們一起找工作,在深圳這種地方還怕找不到工作嘛?”
總的來說,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或長或短的難熬時光,感覺自己像是走不出去,別人也沒辦法走進來,大概就叫做迷茫。
但誰的青春不迷茫?再怎么迷茫,再怎么不知道去處,你的心是不會騙你的,你要是真的喜歡一樣東西,你是會用行動去告訴旁人的。
十字路口那么多,你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勇氣。
你可以選擇無盡的未知境遇,也可以選擇無盡的舒適愜意。
但只要選擇了不一樣的路,經歷也會大不相同。
那時,我雖然迷茫,但我特別清楚的知道:如果在自己二開頭的年齡里每天曬太陽嗑瓜子的話,以后中年的我肯定會很痛苦。
我也很清楚的記得,那天坐在火車座椅上,自己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的睡著了……
(2.)別放棄,生活的轉折點,遠遠不止一個點
2018.12.31,工作半年。
以為放棄父母鋪好的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自己最正確的選擇,事實上并沒有……
昂貴的房租、持續一個多星期由水土不服引起的發燒生病、頂著大太陽一天四場面試、差點進入傳銷組織、差點簽了兩萬多的合同巨款、高學歷且專業對口的人才一抓一大把、努力逃脫渣公司、上下班路程四個小時、擠到窒息的地鐵、超負荷工作量、連生理期都不帶理你一下的……
原來,生活的壓力不會給你時間讓你去慢慢成長,也不會是一點一點的施加,而是在一瞬間傾瀉而來。
我曾經想過無數個自己未來的模樣,但唯獨不曾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去體驗生活。
但我們衡量自己過得好不好的天平兩端所放的砝碼,不是旁人評定的是非或善惡,不是金錢的得與失,而是真真切切去聽見自己內心里,那無比清晰的聲音。
“選擇“走出去”不難,更艱難的,是如何“走下去”。
如何讓自己清醒地循規蹈矩,卻又不失心中理想圣地;如何藏匿起一顆特立獨行的靈魂,卻又能與現實生活完美契合;繼續加班恪守職責,繼續扮演既定的角色,不疾不徐,不聲不響。
生活的轉折點雖然遠遠不止一點點,但是人生確實沒有過不去的坎。
你選擇什么樣的生活,生活就會給你它本有的生活方式,關鍵是用什么心態去對待生活。
所以,我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現在的自己。
每天努力學習落下來的崗位專業知識,全力以赴的向上生長。
向上生長真的很累,但我始終相信,付出和回報絕對是成正比的,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后努力向上生長,這樣的經歷有意思多了。
(3.)慢慢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工作之后,當我發現自己付出的努力與回報不成正比,當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偌大的城市中是多么渺小,當我發現微薄的薪水讓我無法做出任何選擇的時候,我很難去說服自己,讓自己心理平衡,所以無力感經常油然而生。
父母從一開始的反對到之后的妥協,到現在時不時給我灌雞湯、灌“青春飯”,說一個女孩子沒有幾年了,在外面不穩定,回去當個老師吧,公務員也行啊......
其實,年輕人在“北上廣深”工作說得委婉一些,是闖蕩、奮斗;說的直接一些,是拼了命的活下去。
混好了,就留下;混不好,就回家,全當是一趟窮游。
在這期間,我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聽完他們的經歷和見解后,哦,原來事情還可以這樣分析,感覺超級有趣。
不過,最讓我自豪的還是我在深圳遇到第一個朋友(最初大概是因為老鄉的原因)。那天,無意間把自己超級喜歡的一個公眾號推送給了他,哪知,他竟靠著自己羨煞旁人的才華收到了那個公眾號的offer。他沒有猶豫,只身去了北京,盡管才來深圳不到半年。
從中國南端的飛去了中國的北端,那種未知的境遇,未知的恐懼,不是一般人能夠有勇氣的。
他離開深圳的那天,我去送了他,現在已經是那個公眾號的運營人了,很顯然,他的選擇是對的,讓人很是羨慕。
不過沒關系,我始終相信我們遇到的所有人,接觸到的所有事都會拿時間告訴你,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每走的一步都會算數。
(4.)別停留,別輕易放過自己,懂得把知識變現
慢慢習慣工作模式之后,我很明顯感覺到自己一天天是這樣過的:上班,打開電腦,開始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一天結束后,咦,忽然發現今天就這么過完了,然后一不留神一個月就這么過來了,時間一長自己都開始麻木了。
畢竟身邊的同事們都是這么干的,大家差不多的狀態和差不多的能力,然后就開始以為這就是生活的真相。
慢慢的,我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廢,其實,我很怕自己會越來越廢。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意識到自己可不僅僅只是生活在公司里的小圈子,而是生活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里。
陰差陽錯的住在了華為基地附近的自己,無論自己何時去觀察,甚至節假日的三四點起夜都能很明顯的感覺到,對面那幾棟寫字樓里的人們,在很認真的上班,絲毫沒有怠慢。“中華有為”我以他們為驕傲。
看到他們之后,我才發現原來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
如果想看到更寬闊的風景,你就得爬更高的山。同樣的道理,想過不一樣的生活,你就得把眼界跳出現有的圈子,跳出舒適圈,把自己置于不斷學習的狀態,才能快人一步看到更寬廣的世界。
趁年輕,別輕易放過自己,盡可能的去多積累全面技能,盡可能的讓自己早一點擺脫螺絲釘的束縛,不要局限于選擇某個小平臺,去鏈接有用的人和資源,盡情地折騰吧。
謝謝你能看到這,我的經歷對于很多人來說都不算什么,技術不到家,我寫的也七零八落的,但我希望能夠因此提升自己的效率,加速成長。
想要快速成長,就要善于借助他人所長,為己所用,哪怕長篇大論下來,你能因為我寫的某一個點為你所用,我也是滿足的。
END
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終止,某一次的悄悄離開,是為了下次相遇的意義。那么,當我找到你,從今天起,我們一起去做個幸福的人。那么,我如期而至,我允許你遲到,但不允許你缺席,你如約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