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公眾號文章中給予我營養的筆者都是我的人生導師,和霧滿攔江老師學人性和智慧,和李笑來老師學清晰明確的概念、操作系統及攀登路徑,秋葉老師則是打破我妄想的啟蒙者。
他們都是攀登人生智慧高峰的“得道”者,以我所處的位置看去常有感慨,他們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事例在說的智慧,居然是一樣的,這是不是就叫做殊途同歸呢?
比如:鎖定最長的賽道。
關于這個論述,給我最真切感受的表述來自于霧老師,這是因為我親見了他,近距離聆聽了他的成長經歷,他把這個道理說到我信了。他說他已經看了兩萬多本書,寫了80多本書,志向在他10歲,還是小男孩兒的時候就已經立下了,要建立自己的智慧體系。當他的志向立下之后,每天背誦一篇詩歌,每天閱讀世界名著都不是什么痛苦的事兒,從此學業上的得失就沒有再煩擾過他。
他說古人的志向常常更久遠,會把一些一輩子完成不了的事情立為自己的志向。
他在文章中寫過好人惡報,惡人善報,圍觀者從當時那一刻、那一件事兒來看常常看不明白,但如果拉長到一定的歷史周期去看,事情最終是合乎善惡規律的,這好似經濟學中的“價格回歸價值”的規律,遲早的事,但是要等。
笑來老師關于最長賽道的表述是這樣的:“速成絕無可能”、“現狀無法馬上擺脫”、“活在未來”。
“活在未來”很有意思,它和流行的說法“活在當下”字面上是矛盾的,但實質上并不矛盾,是“低頭走路”和“抬頭看路”的差別。“活在未來”告訴我眼光要放長遠一些,志向要立得高遠些,有了這個心念,才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變化,競爭對手和周圍環境的變化,才不會用固化的思維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一切,才有可能耐下心來接受暫時不完美的自己。
秋葉老師在指導大學新生時寫到,大的目標會讓人付出更多堅持更久。他舉了一個高中低三檔大學的大學生定立的不同目標和付出,好大學中的孩子把出國當作目標,中等大學把考研定為目標,差一點兒的學校的學生目標則是專升本,當目標定立的不同時,每個人付出的努力程度和堅持的周期自然是不同的,同樣是學英語,考雅思的難度和強度是遠超四級的。
他們仨,三合一看到的這朵人生智慧路上的小花就叫做樹立遠大的志向,鎖定最長的賽道。天底下的道理說出來之后都是一樣的不新鮮,我“度娘”了一下,《論語》中就曾表述過“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我想這個“立長志”之所以厲害就在于它能克服人性中“急功近利”這個弱點。人在天性中自帶了“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基因,這如同地心引力一樣很難克服,如果人們順應了自己的天性,就很容易變得浮躁,希望能夠不勞而獲、少勞多獲,希望付出立刻就有回報,而且容易被眼前的點滴得失牽動神經,擾亂心緒,最終變成一個普通人。
和女性用日復一日地按摩提拉來對抗地心引力造來的皺紋和衰老一樣,對抗“浮躁”這個基因,使用“立長志”應該是個好方兒,有了長志,我猜人們會變得目光更深邃、格局更開闊、境界更高遠,性格上也會變得不那么焦慮、更有耐性和更加包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