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色彩入門》常見誤區
前言
非常喜歡樂嘉老師的節目,有幸得見其《性格色彩》大作,日夜研讀數旬,有小所得。欣喜異常,忍不住將心中所得與諸位分享。本文主要針對入門者剛看本書的陷入的常見誤區,進行分析和解讀。
誤區:
- 對號入座,認為自己是什么顏色就具有對應顏色的特征
- 認為自己很復雜,各種顏色特征都有,因此很難用顏色性格理論來描述自己
誤區1: 對號入座,認為自己是什么顏色就具有對應顏色的特征
剛看本書的人對著自己性格認知懷著急切的期盼,火急火燎的進行性格測試,然后根據測試結果對號入座,然后給自己洗腦“哇,我原來是這樣”,于是仿佛自己的所有行為都可以解釋的通了, 解釋不通的也要強行解釋一波。
比如結果為紅色的話,就會想我自己: 不受約束,追尋自由,好奇心強,愛好廣泛,信任他人, 嗯,說的太對了 ,我就是這樣的性格。
然后又轉念一想不對啊,紅色的人熱情主動,善于社交,可我并不善社交啊,于是又想起某次和某陌生人交流的場景,交流過程非常開心愉快。便覺得自己就是這樣,只是以前沒有發覺罷了,強行洗一波。
而出現這種情況就是錯誤的認為紅色的性格就會賦予你紅色特性,并沒能很好的理解《性格色彩》核心理論: 學分區分動機而不是行為
紅色動機: 追尋快樂
因為這種動機的存在,紅色對周圍人事產生強烈的好奇,在此動機的長期驅使下,逐漸培養出一系列品性。這就好比每一顆種子都具有成為參天大樹的潛力,但不見得每一顆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
學會分析動機,能更好的認識自己的,能更好的知道自己的優勢在于哪里,更容易培養那種優良的品質,而不是削足適履將自己固定在一個死死的框架下。
誤區2: 認為自己很復雜,各種顏色特征都有,因此很難用顏色性格理論來描述自己
第二種情況就是發現自己身上有著各種顏色的特征,從而產生質疑。例如書上明確說明紅色和藍色是相互矛盾的性格,藍色和綠色也是相互矛盾的性格,但是在自己身上尋找不少紅色特性的同時,又能尋找到不少藍色的特性,因此覺得書中有失偏頗,以偏概全。這里不對此進行過多的評價,僅對一個生活常見問題進行闡述,以期個位收到啟發
大學生宿舍整潔差異
雖然每個宿舍的硬性條件是一樣的,但你很快就會發現,有的宿舍永遠干凈整潔,有的宿舍永遠臭氣熏天,但奇怪的是不管是干凈整潔的宿舍還是臭氣熏天的宿舍,里面的學生都住的相當開心。
這里先拋出一個問題: 你更喜歡什么樣的宿舍?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會喜歡干凈整潔的宿舍,追求美好是人類的天性。
但如果做個問卷調查 你認為你們宿舍怎么樣, 我想絕大部分學生會回答:“還可以,我感覺還不錯”
這里面牽涉到以下問題:
- 你對宿舍追求的整潔追求有多強烈
- 你愿意為此付出多大代價
- 你能忍受多雜亂無序的環境
顯然每個宿舍的整潔都是這三個問題綜合權衡達到的結果:
可以總結為 期望
,難度
,現狀
偏向于前兩者更容易表現為: 黃色、藍色, 偏向于最后的容易表現為: 綠色和紅色
這就完了嗎? 不是
讓我們回到性格色彩的核心理論
紅色: 追求快樂, 享受過程
黃色: 注重結果,渴望挑戰, 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
藍色: 追求完美、有序,做事講究手法的同時注重手段
綠色: 追求穩定和諧,考慮他人
那么怎么利用這些提升宿舍的整潔程度呢?無外乎以下三種策略:
- 激發對美好的強烈渴望
- 激發內心斗志,敢于挑戰困難
- 拒絕忍受現狀
這樣就會產生強大的行動力,而我們基于對自己性格認知,以及對動機的分析,從中挑選組合最適合自己,達到激勵自己的目的:
示例
- 整理房間這個過程肯定很有趣哦 (紅色)
-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黃色)
- 我再也不能忍受這些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了 (藍色)
- 這么弄,也許別人進來會感覺舒服一些 (綠色)
- 弄好了,拍個照一定很多人點贊哦 (黃色)
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動機,強化行動力,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