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與友人閑談,論及雅與俗的話題。我以為琴棋書畫、詩書禮樂應視其為雅;而所謂俗,一般認為生活瑣碎、柴米油鹽堪謂之俗。舊時文人多不屑于言溫飽,談衣食,以為太過平凡村俗。持一時之清高,據一生之文雅,不料,有人到頭來落得窮困潦倒,幾無顏面,還在苦撐面子活受罪,古往今來,不乏先例,孔乙己們便是。
? ? ? ?若論及文人,似乎大都有些不入俗,不入流,恃才傲物,不染俗塵。觀其內心,然非如此,往往憤世嫉俗,對時事常抱不平,對身世多懷幻想。一面孤傲不群,一面怨天尤人,以詩書之雅頑固地對抗塵世之俗,飽覽群書而腹內饑荒,此等窮儒雅士,天可憐見!究其因,皆為書卷氣所害,不懂得雅俗共賞的辯證關系,困苦煩惱在所難免。
? ? ? ? 雅屬文化,俗亦文化,關鍵在于世人如何對待和把握這種文化。文雅的行為是一個人修養使然。要想做到雅必須常用理性去約束自己的行為和舉止。友A君,工詩文,善屬對,可謂鑒古通今,文筆不凡,全國各地時有詩詞見諸報刊,圈內早已小有名氣。寒窗苦讀,半輩子沉迷于詩詞歌賦,生活卻是散亂無章,且兼書生氣過重,談吐不甚入時,人視之為癡,或以為呆,而自我感覺尚可,十足一古典文人派頭。真是你急他不急,氣死岸上人。友B君則不同,曾為傳媒人,思維活躍,頭腦靈泛,文思靈動,每每敲成的文字常具新意,喜歡又雅又俗的生活方式。閑時,愛垂釣觀景,無拘無束,籌劃一工作室,專司商務寫作之類。友更美其名曰:“將文字變為金錢,不失為一種嘗試?!遍_張伊始,業務接踵而至,忙得不亦樂乎,估計還得聘幾個寫手才成。友一句“雅不拒俗”的妙語,竟成經典。
? ? ? ? 其實,文人也是人,吃喝拉撒、結婚生子,幾與平民村夫無異,所不同者,文人骨子里更有不甘寂寞,不耐清貧的“雅念”,靈魂躁動自是難免。說到俗,還有通俗和低俗、粗俗、惡俗、俗氣之分。通俗并不排斥高雅,高雅可以接納通俗。而低俗、粗俗則不然。就像我們平常喝酒,本來酒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品酒中品味人生。有的人還把酒與詩與歌聯系在一起,詩仙李白還因為“斗酒詩百篇”而揚名天下,這種喝酒無疑被看做了高雅的藝術。而有些人逢酒必喝,喝酒必醉。酒桌成了耀武揚威的講壇,口無遮攔,這樣的喝酒粗俗不堪,更與高雅不沾邊兒。
? ? ? ? 雅和俗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既對立又統一。尤其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雅和俗的標準也在變化。無論雅也好,俗也罷,都是對美的一種天然的追求,“陽春白雪”固然雅得可貴,但能夠引起全城人共鳴的“下里巴人”卻猶然俗得過癮。若是強叫人們高歌“關關雎鳩,在河之舟”,大概也該“雅”得無人種地了吧。那到時候這一班餓得瘦成皮包骨的骷髏們還在“飲酒樂甚”,那確乎只能夠高吟“羽化而登仙”了。
文|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