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上得知離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游樂場,心想:這個好,可以去遛遛娃。
吃完午飯收拾點孩子們吃的喝的東西就出發了,國慶長假期間可以實現“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實在是一件很酷的事。聽說是游樂場,侄女和若寶開心得不得了,一路嘰嘰喳喳,歡喜得像小喜鵲。雖然是在本地,但沒有導航還是寸步難行,真不知古代人是怎么行萬里路的?
行駛了40分鐘左右,終于到了。在大堤上老遠就望見了游樂場,游樂設施還不少的樣子。買票進園,兩個孩子興奮得左奔右突,一時竟不知先選擇哪一個項目先玩。好在馬上冷靜下來了,就近原則的選了一個低難度的設施,我們跟隨的腳步也稍微和緩一下,陪玩對老母親的挑戰太大了。
繼續往里走,有些游樂設施的難度升級了不少。比如攀爬項目,往上爬一段后再經過一條長長的空中爬道,對孩子也算不小的挑戰。爬過去就是一個蹦床,歡呼聲、尖叫聲隨著蹦跳的身體在游樂場上空起伏回旋。蹦床的斜上方有一個要高很多的蹦床,依然是由橫的豎的鏤空爬道連接,這要爬過去難度系數還是比較大的,第一次兩孩子只是望望,直接放棄,直奔其它游樂設施而去。也許她們心中也有一些小遺憾,第二次再來玩這個設施的時候,若寶果斷的繼續沿著垂直的鏤空爬道往上爬。我也沒說什么,只是站在地上望著她,有些提心吊膽。爬到一半,她停住了,上下望望,看樣子很膽怯,可能在掂量一下是上還是下。“繼續往上爬,馬上到了。”我鼓勵她。得到鼓勵她選擇繼續往上爬,終于爬上了最高的蹦床,興奮極了。安寶隨后也爬上去了。
有了這個成功的體驗,在后來挑戰吊橋項目時有毅力得多了,一步一步地通過一個關卡一個關卡,挑戰成功。希望這種一步一步化解困難的方法能指導她生命中更多的挑戰。秋千、彈簧椅……各式各樣的游樂設備,足以讓小朋友沉浸在自己的歡樂世界里。
站在場內四處張望,發現也有不少大人也在玩。于是也心癢癢,等到快閉園已經沒有多少人的時候,我沿著攀巖壁(傾斜度較大,好爬)爬上頂端,再從那個高高的彩虹滑梯滑下,狠狠的彌補一下童年沒有滑過滑梯的遺憾。
游樂場很小,但孩子們包括大人在這里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