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海道回來已經快兩個月了,才收到自己從登別寄來的明信片,想來這篇游記也不能再拖了。
冬天的北海道,是我特別期待的旅行,《情書》里帶著淡淡凄楚的純白浪漫場景,是與以往冬天常去的鮮艷海島完全不同的體驗。
札幌
從落地札幌那一刻起,就一直不停地下著大雪。我也有很多年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雪了,有種小時候的欣喜感甜蜜地涌上心頭。
雖然終日覆蓋積雪,但室外并不是很冷,札幌的城市區域并不大,從札幌站出來走一走,很快就能到舊政府、時計臺這些景點。
我非常感慨于札幌的地下城市系統,寬敞通達的地下商業街,幾乎把整個城市區域都連接起來,只行走在地下通道里,就基本可以到達札幌市內的任何地方。
札幌舊政府是一座紅色的建筑,在白雪里格外醒目而端莊,有零星的游人在樓外拍照,樓內是一些旅游案內和小型展覽館。離得不遠就是札幌時計臺,其實是座很小的白色小木樓。
稍遠處就可見札幌電視塔,這些與其說是景點,不如說只是城市里有特色的小建筑,北海道的精髓,在于——吃。
札幌最繁華的商店街名字很可愛,貍小路。商店街里有各種飯店,但我來到北海道一心只想吃海膽飯,于是連續兩天都去了二條市場。
二條市場里有賣新鮮的海鮮和水果,我就在大冬天里站在街邊吃了一整盒海膽和生蠔之類。
二條市場里有條很窄的通道,叫暖簾廳,里面有家海膽飯店。第一次點了兩個小份的海鮮飯和鱈魚白子,一口就好吃到哭。在中國還是很難吃到鱈魚白子的,好吃的都是生殖器這話一點兒沒錯。
因為一出札幌站就看到一家蟹本家,第二天一早就來吃,然而生意火爆需要等位,拿了號碼牌直到下午5點半才排到座位。但飯店內部其實是非常安靜的,我吃的時候身邊并沒有其他人。點了雪蟹涮鍋,嘗了一下覺得螃蟹還是生吃更好吃,于是索性都生著吃掉了。
本來要去吃著名的烤肉成吉思汗,但到了發現都是下午5點半后才開始營業,隨便進了一家似乎是韓國人開的烤肉店,吃到了涼拌鱈魚胃,脆脆的口感也很特別。
北海道還有個特產,夕張哈密瓜,味道特別濃郁,草莓也很有味道。總之北海道就是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自然生長的東西不用過分烹飪就已經足夠好吃。
小樽
北海道的旅行都依靠火車,這一帶地名都很好聽,俱知安、二世古、室蘭、苫小牧……都覺得意味悠長。小樽是《情書》的拍攝地,最著名的景點就是小樽運河,隨便拍張照片就好像電影的原幀。
在運河上坐了觀光船,有些陰郁的天氣里,看到的景致也都有些黯然清冷。小樽真是一個無比具有電影感的城市,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覺得好像置身在電影鏡頭里。小樽的特產是硝子,就是一些精美的玻璃制品。這讓我想起日劇《硝子蘆葦》,就更覺得有一種凄楚怨美之意。如果是情侶一起來,想必會是非常浪漫的記憶吧。
在小樽的小飯店里也吃了海膽飯,新鮮的海膽實在太清甜了,完全顧不上人民幣三百一碗的價格。
但這些城市其實都已經非常衰落了,除了運河邊游人圍繞,傍晚時經過商店街,兩邊店鋪寥落,基本看不到客人,只看到販售補聽器的巨大招牌。
登別
既然來了北海道,除了吃就一定要泡溫泉,于是行程中選了日本三大溫泉之一的登別,離銀魂里的洞爺湖也很近。
造訪登別地獄谷,冰雪覆蓋的山路上很小心地扶著階梯行走,每一步都驚心動魄,但還是狠狠的摔了一跤。于是無心戀戰,早早就回酒店吃飯泡湯。
這里的溫泉有天然硫磺味道,在大雪里露天泡湯別有一番興味。但溫泉水溫太燙,也只能淺泡既止。
函館
在北海道的最后一站就是函館,然而買機票時并未做好功課,實際函館距札幌火車行程將近四小時,來回都是札幌,只得最后一天一大早從函館坐火車趕回札幌。在列車門關上的前一秒趕上火車,險象環生。
雖然行程中很多時候都在坐火車,但車窗外白皚皚的景色,也是平常難以得見的,反而很滿意于這一路的火車旅行。
函館是世界三大夜景地之一,但當我登上函館山時,由于風雪過大纜車停運,自己在山上走了走,看到成群的烏鴉黑壓壓地遮過天空。
第二天去了函館的五棱郭公園,是一個五角星形的公園,春天開滿櫻花,冬天時則是一片雪白,有如蕭條寂寥的水墨畫。
在公園邊上的拉面店里,吃一碗熱騰騰的美味拉面,看窗外的路人在風雪中裹緊衣領,冷和熱,在這里像是一對并不矛盾的概念。
在大風雪里等了很久的公車,在天黑時來到蔦屋書店。對我這種文具控來說,在這里幾乎可以買到破產。
又一年的春節,就在北海道的茫茫大雪里度過了。每一年,都在不同的風景里結束;每一年,都在不同的風景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