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一位同事家里串門,好久沒見過她兒子,發現她兒子比我兒子要矮一個頭,用同事的話說,雖然兩個孩子是同年出生的,我家的只比她家的大兩個多月而已,但竟然像小了一個號,她說看著好別扭,不知自己是怎么養的,我淡然一笑說不要著急,孩子長個是很快的,說不定下次見面兩個孩子就一樣高了。
吃飯時,她給兒子盛好飯,小家伙拿著勺子吃了不到5口,就被她拿過飯碗去喂了。這時,她問我們喂不喂,我說一年多以前就沒有喂了,讓他自己吃。她說一看到孩子自己吃飯慢的要死,就受不了了,所以還在喂。我告訴她說,一開始都會比較慢,但還是要給他自己吃的,他必須得自己學會吃飯啊,得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就算衣服被湯汁飯菜弄臟,都得讓他自己吃,這和學走路時的摔跤是一樣的。
她兒子喂完飯后就離桌去玩了,我兒子還在一口接一口的吃飯,這期間我完全沒有感到一絲一毫的壓力,兒子也吃得相對比在家里時快一點點。大人面對一個問題時能夠坦然,孩子才能坦然。
飯后,自然而然地聊到二胎的問題,我們已經生了,他們還在糾結要不要生。糾結的理由是帶孩子太累太耗時間,一個都讓他們兩口子所有的業余時間都被吞沒了,兩個就更不敢想象了,感覺會搞不定。而且這個太調皮,已經有點管不住了,再生一個這樣的,真是要命了。
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看著她兒子從她小侄女手里三次搶奪拼圖玩具,把小女孩弄得委屈地直哭,她為了讓孩子安靜一會,只能給他玩手機游戲;實在阻止不了孩子亂扔東西的時候,伸手就輕打孩子的小臉,我完全相信她說管不住和不知怎么管小孩是肺腑之言。
回來的路上,一邊翻看朋友圈,一邊和老公聊起這些事,看到另一個同學也在朋友圈里吐槽孩子難管,狠狠打了孩子一頓后很自責。她也經常面臨不知怎么管的情形。我再次在心里慶幸自己看了那么多育兒書是值得的,遇到問題,我知道自己該怎樣去尋求答案,也會結合育兒書中講的方法,有自己的初步解決方案。可是我這個同學說沒時間也沒耐心陪小孩玩,問我買什么樣的平板給小孩玩游戲比較好,因為她自稱懶媽媽。其實,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我想,我的同事屬于被動型的懶,而同學屬于主動型的懶。前者想做一個好媽媽,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但因為方法不太對,結果并不樂觀。后者是直接放棄了當好媽媽,完全讓孩子輸在了"拼爹"的起跑線上,因為真正的"拼爹"就是給孩子好的教育啊!父母在育兒上偷懶,會直接影響對孩子的教育,而孩子出現讓父母頭疼的問題,又會反過來困擾父母,管不好孩子,還會讓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都打折扣。
最近一段時間,好友經常向我大吐管理部門人員的苦水。他說前任讓下屬們自由散漫慣了,部門整體積極性和業務能力都很low,他現在面臨這樣的局面,開展工作的難度好大。這個主題的事情,他連著和我說了三個星期,一開始我還能體諒他的難處柔聲安慰,后來我意識到這完全是因為他偷懶造成的,也就不再聽他多說,只指要害地和他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如果你一再地為同一個問題煩惱,說明你在偷懶!前任偷懶,在自己的任上不作為,你既然覺得難以管理,為什么不去看點專業的管理書籍或聽聽管理高手的解決之道呢?抱怨除了發泄情緒外,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實際的功效。被困擾這么久,還不做點什么,說不好聽,是活該被煩惱纏身啊!
偷懶誰都會,這是人類的天性,可以舒服地躺著時,沒人愿意辛苦地站著。但是,那些偷過的懶,最終還是會反作用到你的身上,讓你不堪其擾。如果繼續偷懶下去,你的人生就變成不斷向一個個問題求饒投降,失去的就會越來越多。
勸君莫偷懶,偷懶必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