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的小孩子,還是一直被家長、老師等大人們強調著成績的重要性。什么都必須要爭前列,就連參加一些文藝活動,還要拉選票。大人們都在較勁,比自己上學的時候應該還要用心。
有兩個小朋友,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家庭成長。小朋友A成績要比小朋友B差,差很多。
這次考試,小朋友A得了58分,小朋友B得了99分,滿分110分。
小朋友A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您看,我還是保持這個分數哦。說完便開心地去做他自己的事情了。
正當小朋友A的媽媽對著自己兒子成績單思考自己的自由教育是不是錯了的時候,小朋友B的媽媽,在家長群和朋友圈發布了自己兒子離家出走的求助消息。
后來了解到,小朋友B覺得自己本應該考110分的,但是卻只得了99分,很難過,于是選擇離家出走。除了小朋友B,我們無法知道他選擇離家出走是不是來懲罰自己,然而這時候,人們開始針對成績重不重要展開了討論。
成績重要嗎?
重要的。除去那些天才人物,普通人,同等年齡下,獲取成功的可能性是根據他的成績來定的。
那些二三十來歲左右,就拿了高薪的大型企業人才,基本都是985/211背景(還有國外雙學位、碩士、博士學位)。
那些為國家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甚至可以影響整個人類歷史進程的,基本都是優秀的人。
那些在藝術平臺上受人尊敬的,都是有著極高的藝術造詣及知識儲備的。就說英國的演藝界,學歷高的大學霸多不勝數。所以看英劇很過癮啊,因為編劇的故事邏輯縝密,演員們的表演刻畫入木三分。(我不想吐槽我們很多腦殘劇的邏輯錯誤,因為我可以選擇不看)。
即使是我們所說的天才人物,人家也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到極致、出彩的成績,才被認為是天才的。
經常看到人說,天吶,某某某這么年輕就登上人生巔峰了,而我在干什么?
這樣差距的比對,切切實實地觸痛了一些人。所以成績很重要。
但成績重要,不代表一定是要逼著孩子門門功課拿第一。畢竟字面上的第一名,只是得分。
學習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拿字面上的高分?
不,學習是為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思考、分析、總結、辯證等的能力,并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與自己和諧相處的途徑,肯定自己的優點,接受自己的不足(嘗試提升不足,保持優點長存)。
最重要的,還是得有一顆熱愛生活熱愛自我的心。
上文故事中的小朋友A和小朋友B,都沒有錯,也不全是對的。但這就是人啊。沒有辦法成為一個百分百完美的人,那就成為一個自己。
但千萬不要說:我就是這么懶的人,我就是這么爛的人,這就是我了。這就跟放棄自己的廢物一樣的。我媽常說,天上要是能掉下來餡餅,那你也得早起去撿。
貳
我已經畢業很久,離開校園內那張書桌很久了。但寫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自己高中分文理科的時候,成績猶如大山一般,壓在我身上,我無暇去看一看自己的興趣所在,而盲目選擇了文科。
我喜歡文科嗎?
我不知道。因為我不喜歡歷史,不喜歡政治。地理是因為當時的地理老師對我的影響,才堅持學下來兩年,并時常出入地理老師辦公室問問題。雖然我的地理成績也沒有特別好,但是我知道自己在文科三門學習中,因鉆研地理題目而獲取的樂趣,是切切實實的。即使作為文科分數最高的政治學科,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這也造就了我一直對政治世界的排斥。
那,我喜歡理科嗎?
我更不知道了。物理一塌糊涂,生物不及格,對化學卻又樂意研究。
可是,我必須要選擇一類。當時文理科分科是大勢頭,沒有人不選擇一門類別。
當其他同學從教政治的班主任那得到建議選文選理,于我而言,是多么羨慕他們啊。
因為,班主任對我說:你的文科和理科成績都差不多,沒有特別突出的,所以你選文選理都可以。
我迷茫了。本來我之前的人生一直都是別人給建議,我基本上會選擇相反的一個。也許班主任建議我選文科,我會選擇理科。
這下好了,沒有實際的建議給我。
上學時候的自己,沒有去過其他什么大城市,沒見過世面,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哪些職業,不知道外面有什么精彩。那時候經常做的是看小說、少女漫畫、偶爾自己寫寫小說畫點漫畫。對了,哈利波特是我看過的最遠地方的小說了,遠到我以為魔法世界就是一個獨立的魔法世界,不是發生在英國倫敦或者那邊的哪個郡縣。
可是我都沒有想過要去小說、漫畫里提到的地方,只是天天做著夢想以后的日子也可以有小說、漫畫的陪伴。
至于我為什么選擇文科,大概是因為當時對自己英語和語文學習時候狀態的強烈共鳴。因為這兩門課是我獲得老師們稱贊最多的了。以前我應該屬于稱贊轉換成動力的一類人,所以這兩門我一直保持優勢。
當考慮分文理科時,我也想過,選擇將會影響我考大學時候選的專業。然后綜合考慮,學英語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聽起來洋氣。后來聽說一般大學英語專業會招收甚至只招收文科生,于是我便選擇了文科。
沒有了理科學業的負擔,我的文科總分也不見漲幅特別明顯。但是既然都選了,那就繼續吧。
后來考大學的時候,沒考上自己心目中以為最好的學習(中國人大),去了一個二本學校。大一開學軍訓的時候,會聽到有的同學退學回去重新參加高考了。
當時這個消息對我來說,不驚不羨,我想我都走上了現在的路,我不想回頭重新來過一次。這又不是冷面包或者冷菜,回爐熱熱還能將就著吃。對其他人,回頭重新參加高考,是一次新生的機會,但是對我不一樣,這對我來說是一次煎熬。
但是,還是有一些后悔自己當時那種變形的驕傲:我決不走回頭路。而我也為自己的驕傲承受了現在的狀態。二本和一本乃至985/211大學,那是真的不一樣。首先接觸到的學習資源就不平等。
后悔是后悔,但我從來沒有看不起自己是個二本生。我還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大學生活。
叁
日劇“大奧~誕生篇”里面(空架歷史劇情),男主人公萬里小路有功本來離家剃度出家,立志拯救這個世上的受苦之人,但卻因為長得太好看被迫進入到大奧,服侍將軍。但實際上將軍德川家光公早就患病死去,他遺留在世上唯一的女兒成為將軍的影子(實際上被大奧總管春日局當成代孕者,生出男子繼承人,作為這個所謂女家光公一生的使命)。
當有功無法逃離大奧這個籠子,他甚至放棄了人生,但是后來在與女家光公的相處中,漸漸發現,原來他還能拯救一個人,這個人為自己「雖為女兒身卻以男子裝扮」生活在遠離世事紛擾的大奧里,一輩子以生出男子繼承人為任務,而苦苦掙扎。這個人就是眼前的女家光公。
于是有功接受了無法逃離大奧的現實,并努力用一生去守候女家光公,并遵守諾言,守護下一代女將軍。
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功也成為了大奧內所有人信賴支持的人。后來當大奧內也出現了赤面痘瘡這種只能傳染男性的奇怪疫病時,他仍然記得自己身負拯救世上受苦之人的初心,不顧自己的安危,照顧這些感染的病人們。
雖然是個架空的歷史故事,但是它所傳遞的意義在于:我們當下所處的境地,是命運的安排,既然逃脫不了命運,那何不在這樣命運的限定范圍內,找到適合自己的意義人生。
當親戚長輩跟我說起自己家小孩成績不好時,開始我會說我小學剛開始成績都不及格,后來慢慢學了點,成績提上來了。
但現在我不敢這樣去安慰他們了。因為我不知道對我的小輩們是不是一個壞的影響,說什么成績不能決定一切之類的話。
因為,他們長大后,也許有的會跟我一樣喜歡自己的選擇所造就的人生路,但也許也會有人不喜歡、甚至懊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沒法和自己達成和解,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路。我是一直很肯定地認為自己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超出常人的。
沒有人可以為別人去做決定。成年以前,我們可以把“還不懂事”當做借口,求助父母家人。但成年以后,所有的一切,需要自己來負責。
成年后,心智、思考能力都漸趨成熟,不要再妄想:我犯了錯,父母會為我承擔后果。
實際上,我認為,16歲以后,人就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只是孩子們都被保護得太好了,大人什么事情都操心好,導致人類退化了。
如果以后我也有小朋友了,我想從一開始就尊重ta,將ta當成一個獨立的個人,當步入16歲以后,ta需要為ta的行為負責。我會告訴ta,每個人做每一件事,都需要負責。
假如ta不愿意上學,我會說:你現在是一個學生,接受了教育,享受了獲取知識的權利,那你就要履行作為一名學生要做的義務:好好寫作業,好好學習。
不過,我相信,我的小朋友,一定會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無法自拔的。因為畢竟ta的母親,花了二十多年才靠自己搞明白,學習真的很重要。
懂得少的人,就要受牽制于懂得多的人。這是永遠不會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