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上過許多開學第一課了。今年還是糾結,上什么好呢?認識自我?
今天恰逢鬼節,就從鬼節說起吧。說到鬼,學生就說那是封建。鬼節,肯定不能簡單的說成“封建”。據說,“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組成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鬼節的祭祀活動其實是一種感恩。當然,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避開關于鬼的傳說。
同樣,做最好的自己,光宗耀祖一樣是感恩。我要告訴學生,不能對傳統的東西嗤之以鼻,要重新認識,要學會尊重。
介紹了中元節,再請同學來描述想成為一種什么樣的人。那個女生很籠統的說要成為一個三觀正的人。她其實迷茫。男生說要成為他父親那樣有實力有擔當的人,這就比較具體了。
種子種下以后能否生根發芽長成樹,能否開花結果,全看你怎樣對待它。蹉跎歲月的人,也許你的種子將沉睡干裂的土里。
普及科學家關于善惡語言及意識對水分子的影響的實驗。善念讓水分子變成規則而美好的形象,而惡念則讓水分子變得破碎丑陋。愿美善觀念長駐心間。
一節課的時間很快,一節課的影響卻會很久。
米蘭·昆德拉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告別總在發生,沒有哪一次是最后一次,但每一次都被以為并當作是最后一次,讓情感像末日來臨前醞釀災難的云雨,只等一聲令下,一瞬間噴涌迸發。
生老病死,人生常態。以平常心看待離別,以感恩的心看待人生。
家長的憂慮總在孩子之前。“我怕給了他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就會給了他一個更加艱難的成年。”現在環境復雜,只能彼此兼顧,找(或培養他找)一條既是他熱愛的而又是今后他足以謀生的路。
最后送一段話給大家,有人活了半輩子,還是青春少年的模樣,在暗夜里,在深海里,在我們回不去的年少里,爍爍發光閃亮。此生幾多勉強。此生幾多寒涼。此生翻越重洋。此生隨風飄蕩。卻還是要一路荊棘,一路春光,做那個清白純粹的自己,眼里長著太陽,笑里全是坦蕩。謝謝你,十幾年來,一直讓我熱淚盈眶。
——網摘 樸樹之清白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