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想改變自己的人都會經歷一個“孤獨”的歷程,不僅難以找到可以一起努力的小伙伴,而且還要面對他人的“冷嘲熱諷”,這些人并不在少數。
很多人“熬”不下去,便早早的放棄了,只有少數人能“撐”到最后,完成“進化”,當然,每一個能撐到最后的人都是強者。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潑冷水”的人呢?原因很簡單:你讓他們“不爽”了
誰都喜歡進步,討厭退步,你進步了他們還在原地踏步,這意味著他們在相對退步,焦慮是難免的。
進步本身就是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才能見效的,是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你過早的“表現出來”不過是把未來“不確定”的成功提早透支出來,刷你當下的“存在感”而已。
很顯然,你拿未來可能性未知的成功來對標你當下的狀態,這樣表現出的“進步”姿態自然不會被他人所理解,你在“進步”,他們在相對退步,刷存在感的你是爽了,他們卻認為是因為你產生不開心的情緒,就這樣能支持你才怪呢!
該怎么做呢?很簡單——默默的完成進化,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如果你真的想改變自己,那就直接去做就好了,根本不必在眾人面前刷“存在感”,你刷存在感的目的不過就是想“炫耀”一下,因為這種虛榮心讓你感覺比較“爽”,再就是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可結果呢?抱這種想法的人被“打臉”的可能性更大,中途放棄的往往是這類人。
相對而言,人們往往更愛關注開端和結果,這種大的“起伏”才會更吸引人,就像電影情節那樣:一個人的一生幾個畫面就給概括了,這種跌宕起伏自然更吸引人。相反,中間這個漫長的過程卻很少有人去關注。
同樣,想尋求他人的支持,這種心態可以理解,因為本身“同類認同”是人的天性,但你要清楚,當你決定改變并且真正踐行的時候那些自己不愿意行動,卻愛給別人“潑冷水”的人還是你的同類嗎?他們的認同又有何意義。
就像“叢林法則”那樣,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進化,誰還會在意他人怎么看待自己?他人對你冷眼相向就放棄了嗎?別人的認可和自己的的“進化”相比,孰輕孰重,不難判斷吧。
就你而言中間的這個過程才是你真正應該關注的,堅持做下去,不要過早的表現出來,就像我當初減肥那樣,除了我的家人知道,我誰也沒告知,每天不斷的摸索調整飲食習慣,每天堅持運動,就這樣堅持了大半年,我成功減重50斤后才“公之于眾”,當然迎來的只有點贊。
當你真正做到了,你也就成了一個“有故事”的人,你也就不必浪費口舌來為自己“解釋”了,因為你的“故事”更有說服力,每當別人問我“你是怎么做到的?”時候,我都會把我那個2000多公里的跑步里程公示給他們。
堅持下去,默默地努力,努力做一個讓別人喜歡的“進化者”,但不要過早地“好為人師”
很多人有“好為人師”的癖好,稍微做了一點點,甚至還沒開始行動就上趕子給人“出謀劃策”,結果卻總是無人理睬。想想看,一天到晚總為別人“操心”的人怎么可能沉下心來為自己“積累”呢?當你真正完成“進化”的時候,自然有人“找上門”來了。
你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你才有資格“為人師”,就像我成功減重50斤,從原來跑個幾百米就大喘不止,到現在輕松跑下10公里,這樣我的“經驗”才能成為別人的學習“素材”,就像現在每一個愛運動的朋友我都告訴他“不要做仰臥起坐”,因為這個確實很傷腰,我因為這個誤區深受其害。
既然別人“潑冷水”你改變不了,你可以試著成為一個讓別人喜歡的“進化者”,就是盡可能的去鼓勵、幫助別人,而不是“炫耀”。因為真正能做成一件事的人知道有多困難,他不會挖苦一個剛起步的人,最主要的是這類人大多知道“以教為學”的好處,所以會盡可能分享自己的“干貨”。
為此我發起了一個運動分享群,每一個想培養自己運動習慣的人向我詢問我都來者不拒,我都會鼓勵他,畢竟誰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的,我不也是從200多斤的“胖子”起步的嗎?
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是孤獨的,但是你一定要堅守一個信念——你并不孤獨
你感到孤獨是因為在當下你沒能找到和你一起努力的小伙伴,而你想成為的那類人卻又“遙不可及”。
那么放眼長期,默默的努力,堅持下去,因為在當下肯定有和你一樣努力的人,當你真正完成“進化”了,那些當初像你一樣努力的小伙伴自然也就能和你走在一起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當下的孤獨能讓你獲得更優質的圈子,想想看,這筆“投資”是相當劃算的。
“月入1500來自三線城市,到現在月入十萬,躋身一線城市”的彭小六,他當初忍受了怎樣的“孤獨”不得而知,但現在看看他的圈子哪個不是同樣優秀的人?
放眼長期,把當下的“孤獨”作為一種“投資”,滿懷希望的等待,最終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