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很多東西卻依然過不好,原因是你僅僅是知道,而不是做到…
其實知道一個知識、方法…是改變不了什么的,要想改變,需要的是做到,而從知道到做到隔著千山萬水…
知道起早有益,卻沒幾個人做到…
知道鍛煉有益,卻沒幾個人做到…
知道讀書有益,卻沒幾個人做到…
…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在知道和做到之間有一條巨大的溝壑,如果想翻越它,就必須解決三個難題…
問題一 信息超載
我們往往“做不到”并不是因為“知道的太少”,相反,是知道的太多…
當前社會,信息的嚴重超載,讓人分不清到底什么對自己才是有用的,很自然的就什么都想學,今天學寫作,明天學演講,后天學溝通…
一圈學下來,依然什么都沒改變…
然而,學的越多,越有種焦慮的感覺,因為貌似學了什么也改變不了現在的狀態,只有再去尋找新知識、新技能,我們總期望有一種方法可以立竿見影的改變現狀,讓自己從平庸一下飛到卓越…
可惜,這種方法根本不存在,這種尋求新知的快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在心里產生更大的空洞而已…
解決信息超載的辦法:精要主義
既然是信息過多,解決的方式就是減少信息的攝入,選擇對你最重要的事來做
喬布斯每年年會,會讓各部門選出100件下一年度最重要的事…
大家在一起討論,從100件里選出10件特別重要的事…
當選出10件事以后,在從中選出必須要做的3件事…
當員工費勁的選出了必須要做的3件事…
“好吧,現在,我們要選出最重要的一件事!”
這就是喬布斯的專注,偉大的人都是因專注而創造出成就,蘋果手機是機型最少的手機,卻是創造力的巔峰!
偉大的喬布斯每年才專注一件重要的事,想想我們自己,一年恨不得要完成100件事!
什么都想要,注定什么都得不到!
問題二 消極思維
阻礙行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消極的態度
雖然學習了很多牛人的經驗、方法,但思想中一直有個聲音:
“我做不到…因為他們太厲害了,才能做到那么難得事,對我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做一件事之前,如果產生了消極的思維,認為自己不行、自己做不到,那就根本不會產生行動了…
1954年之前,1英里的田徑,從來沒有人跑出4分鐘以下的時間,當時世界上所有人都認為,人類的極限就是4分鐘,根本不可能超越這個時間!
直到英國運動員羅杰.班尼斯特跑出了“3分59.4秒”的成績,這時候整個世界才恍然大悟:“原來4分鐘不是人類的極限啊!”
從那以后羅杰的記錄在177場比賽被打破260次!
是羅杰的行動讓人類的思維從“不可能”變成“有可能”,當思維一轉變,奇跡就這么發生了…
知道一件事是“有可能”做到的,極其重要!
但是思維習慣的轉變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一般情況,需要半年以上的訓練才能轉變,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促進自己積極的思考…
解決消極思維的方法:綠燈思維
綠燈:
當你學習任何技能或知識時,先啟用綠燈思考,就是先去找理由來證明:這個新知識是有效的,是有可能實現的!
這種“自證證明”的方法一定會讓你找出很多的理由和實例,來證明這個知識是對的!
黃燈:
接下來在啟用黃燈思考,就是再去質疑這個知識的局限性…
有沒有什么情景下這個知識是錯的?
是不是需要某種條件?
其實這個黃燈思維就是:批判性思考
舉個例子:
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的《隨機漫步的傻瓜》中最主要的理論:
一個人的成功完全取決于運氣,和什么經驗、努力、方法…半毛錢關系沒有!
塔勒布認為,一個人成功就跟猴子拋硬幣是一個道理,在一群猴子中,連續拋10次硬幣,總有那么幾只猴子會連續10次全部正面向上,這只是概率問題,和猴子努不努力一點關系沒有…
塔勒布這個理論掀起非常大的風波,很多人反駁,也有很多人贊同…
我們啟用綠燈思維來看一下:
綠燈:
塔勒布所說很有道理,比如在股市,一個人即便炒股10年,賺了很多錢,你也不能確定在明年他依然賺錢,很可能他就是那個幸運的猴子!只不過是運氣太好,連續10年盈利而已…
有科學家也做過相關實驗,那些所謂的股市專家,選出的好股票,還不如一只猴子投飛鏢選的股票表現好…
黃燈:
其實塔勒布有些極端,運氣絕對是重要的一個原因,但也不是唯一原因,比如在工作上、學習上,那些努力的人絕對會比成天瞎混的人成績更優秀!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運氣是唯一原因,那工作、學習就可以在公司、學校睡大覺了!等著翻硬幣不就完了?
而事實是:
如果你不努力去拼一下,你連翻硬幣的機會都有沒!只有到了那個高度,你才能成為翻硬幣、拼運氣的猴子!
這樣通過綠燈思維,就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問題三 三分鐘熱血
當解決了“信息超載”、“消極思維”,讓你行動的障礙就沒有了,這時你會根據新知識去嘗試,但就在這一環,沒幾天,絕大多數就會被打回原形…
繼而認為:新知識沒有用,還得去尋找…
這也是許多人痛恨的:三分鐘熱血…
解決三分鐘熱血的辦法:行動環
堅持是失敗最大的原因,要想解決堅持的問題,需要一個系統,包括:
計劃—行動—表揚與改正—持續到習慣
(1)計劃:
當學習了一個知識或方法,要想去應用,必須做一個計劃,需要至少包括兩點:
-記錄:每天記錄完成情況
-反饋:哪里完成好,哪里完成不好,需要記錄
(2)行動:
根據計劃去行動
(3)表揚與改正:
就是計劃里的反饋…
表揚:對于做的好的地方,進行表揚與獎勵
改正:錯的地方,要及時改正
(4)持續到習慣:
任何知識、方法、技能的應用,都是對你固有舊習慣的改變,這都是需要時間的…
當方法正確、計劃得當,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行動持續到“習慣”,當形成了習慣,才能說這個新的知識真的變成你的了…
“計劃--行動--表揚與改正--持續到習慣”這一套系統形成一個“行動環”
最后,看一下怎么應用
所有人都知道“抱怨”是個極其有害的壞習慣,那想改變“抱怨”的壞習慣,需要怎么做?
1.信息過載
關于解決“抱怨”的方法,不需要知道太多,《不抱怨的世界》足以…
甚至可以在提煉下:
(1)找一個手環或橡皮筋,待在手上
(2)當你發出“抱怨”時,把手環轉移到另一只手
(3)持續到在一只手上21天不動為止
僅僅這三點知識就足以讓你改變!其他信息都是不必要的!
2.綠燈思維
明確“抱怨”這個壞習慣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而改變的!
3.三分鐘熱血
(1)做一個簡單計劃,記錄每天抱怨次數
(2)帶上手環,現在就開始行動
(3)表揚:今天抱怨次數減少了?有一次想抱怨,但突然意識到,忍住了…
改進:沒忍住抱怨,和妻子大吵一架,明明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卻因為我的抱怨,而影響了夫妻感情,可謂因小失大,下次一定注意…
(4)“抱怨”的改變屬于思維方式的改變,按實例來分析,平均改變“抱怨”這個壞習慣,需要6個月左右,我需要的就是持續6個月時間而已!
從認知(精要主義)到態度(積極的態度)到方法(行動環),從三個層面,立體的解決了從“知道”到“做到”的三大難題…
我們的成就不在于“知道多少”,而來自“做到多少”
主要論點來自《知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