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動人的情話,未必是肺腑綿長。也許只言片語,就有光陰的故事。譬如鴻雁傳情,不過是“你好嗎?我很好。”譬如久別重逢,萬千頭緒,出口也許只是一句:好久不見。
至為真實的情感,恰恰最難表達。沉淀許久的回憶,兀自發酵。多少我愛你,會成為對不起。多少對不起,會成為沒關系。多少沒關系,又會成為謝謝你。
曾與你共渡歲月,而后離散,整座城市都是熟稔的氣息與回憶,才恍然驚覺,你并不在人海之外。你之于我,就是茫茫人海。
我來到 你的城市
走過你來時的路
想像著 沒我的日子
你是怎樣的孤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愛不僅是相守,亦是追隨的旅程。涉足你的城市,不免要尋訪你的印記。眼看舊時的道路,成了繁冗的迷宮。匆促的行人,也模糊了純真的面容。總還是會揣測,分離之后,你過得如何,會不會有了新歡。少了我的陪伴,是否倍感孤獨。
相似的主題,情歌里并不鮮見。膾炙人口如迪克牛仔,《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直抒胸臆,聲嘶力竭。陳奕迅2007年發行的《好久不見》,蘊藏了更多從容的力量。
曲作者陳小霞早先操刀陳奕迅的《十年》,亦有周蕙的《約定》、莫文蔚的《他不愛我》傍身,對時間里的人心變幻,想必有所洞察。MV里陳奕迅的卓別林造型,也沉淀了更多言不及義、索性緘口的默片感。
拿著你 給的照片
熟悉的那一條街
只是沒了你的畫面
我們回不到那天
涂白面容、貼上小胡子、戴上禮帽,穿西裝、馬甲,手持拐杖,陳奕迅版的卓別林在MV里邁著各種奇詭的步伐。可鏡頭的尺幅,卻始終框限在固定的比例。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番隱喻:真心未必有預期的結果,再多的努力,可能也只是徒勞。
而最遺憾的徒勞是,已經有過的美好。手持信物,或許照片,或許卡片,穿行在相似的街道。可少了你,意味卻迥然不同。明白回不到從前,就愈加痛徹地知曉:最難銷毀的信物,其實,是記憶。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
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會帶著笑臉 揮手寒暄
和你 坐著聊聊天
可愛情的磨人和動人也在于,虛妄歸虛妄,終歸無法令幻想停歇。雷同的場景,總盼望你再出現。無需太多激越與熱切,只消揮揮手,幾句寒暄,聊聊近況,也有會心的溫暖。就好像,彼此的牽扯從未斷開,與你的關聯,此刻,又有了微妙的接續。
陳奕迅刻意壓低聲線,來詮釋《好久不見》的沉郁滄桑。其間有錯失的落寞,也有回望的慰藉。凄凄自傷與喃喃低訴,終于匯流,迸發出赤誠的剖白:
我多么想和你見一面
看看你最近改變
不再去說從前 只是寒暄
對你說一句 只是說一句
好久不見
篤信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現實里,總要遭遇一段又一段難捱的時光。表面上的強作歡顏倒還勉強,內心的沉潛往復,每每是自傷的利刃。內斂的心性,將克制和委婉留給自己,憋出的一句“好久不見”,蘊藏著更豐富的故事。
人到情多情轉薄。乍看的癡頑,再回味,又成了自苦。而自我,偏偏是一個深淵,愛非但無法填補,還可能加速淪陷。
《好久不見》之前,陳奕迅還唱過粵語版本《不如不見》。詞作者林夕圈畫了故事的發生地:
頭沾濕
無可避免
倫敦總依戀雨點
關于重訪舊愛的結局,林夕也點得更穿:
尋得到
塵封小店
回不到相戀那天
像我在往日還未抽煙
不知你怎么變遷
似等了一百年 忽已明白
即使再見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見
相形之下,《好久不見》寄存了唏噓里的希望,也放大了纏綿的傷口。也許,不如不見,是余情未了無從面對。而好久不見,則是平抑心潮故作輕松。說到底,都是情難斷,意難平。
至于解藥,可能唯有時間,把情感的紛亂,規置到心底最自然的位置。直到哪個瞬間,哪幅畫面,再悄然蘇醒。
感謝你曾進入我的生命。哪怕對我而言,你已是人海之隔。
《好久不見》完整歌詞
我來到 你的城市
走過你來時的路
想像著 沒我的日子
你是怎樣的孤獨
拿著你 給的照片
熟悉的那一條街
只是沒了你的畫面
我們回不到那天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
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會帶著笑臉 揮手寒暄
和你 坐著聊聊天
我多么想和你見一面
看看你最近改變
不再去說從前 只是寒暄
對你說一句 只是說一句
好久不見
拿著你 給的照片
熟悉的那一條街
只是沒了你的畫面
我們回不到那天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
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會帶著笑臉 揮手寒暄
和你 坐著聊聊天
我多么想和你見一面
看看你最近改變
不再去說從前 只是寒暄
對你說一句 只是說一句
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