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學李白的詩學的不少,也就只知道他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號青蓮居士,被后人譽為“詩仙”。但是對李白的深入了解還是從讀《李白傳》開始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本書雖然只讀了一半,但是對李白的一生已經了解的很清楚了。我認為他的二十歲出家門游歷,到二十七歲結婚,所謂是“女婚男嫁”,一直到41入長安面圣被放逐,之后就是60歲因病而死。
游歷時,李白灑脫自然,商人家庭出身的他,視金錢為糞土。李白的一生游歷大半個中國,游歷期間廣交朋友,希望能夠得到引薦,進入長安面圣施展政治才華,實現報負。他一首《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把他內心那種報效國家的迫切愿望表達的淋漓盡致。
只是到四十一歲入長安后的情形讓他感到雖在宮中卻報國無門,又遭人排擠只得失落請辭回鄉。
他的一生不管是在仕途還是家庭都很不順利。但是他能夠到中年還保有一腔熱血真不愧是仙人一個。只是結局很不完美,讓我們這位愛國主義詩人只能含報負而終。
現在試想如果他沒有從政,而是去參道也許會是一番明亮乾坤吧!人生的重大抉擇需萬分慎重,它將會影響我們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