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的女兒霞霞找了男朋友,正式帶回家見家長了。霞霞91年的,今年也有二十五六。但因家境不好,讀了個技校就早早的出去打工了。說來也入社會十年了,但并沒有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混得很好。”工作換了很多,目前在做著一份文職。(具體什么公司我忘了,我只知道收入不多)。男朋友是同公司的。家境似乎也不太好。兩人在深圳是無法買房的。大姨很愁。抱怨霞霞不肯回來工作,不肯回來找男朋友。這個男朋友是河南的。真若結婚,霞霞就成了河南媳婦了。隔得天遠地遠的,都照應不了。這種苦,只有結了婚的女人才懂。
但,那只是大姨的想法。當事人霞霞并不是這么想的。在深圳這座熙攘的城市,盡管生活很艱辛,但是她依舊對生活抱有美好的期待。盡管她條件是那么的有限,她依舊在努力的讓自己過得好。這種生活是她的選擇。她并不惦記大姨覺得好的另一種生活。
“你當時也想去外面打工。去外面,那么辛苦。你現在這么穩定,這種好日子哪里找。”大姨轉移到我身上來了。我回答:“我是想去外面啊。但是我沒有了自信。從小到大,一切人生軌跡的大決定全部是媽媽一個人做的。我根本決定不了我的命運。久而久之,我也失去了那種能力。”媽媽不樂意了。她反駁我:“你要是有你爸爸單位上那個女孩子那種膽識和魄力還差不多,她先考到了你爸爸單位的事業編,后來考起公務員編,還不甘心,她竟然辭去了公務員,要考深圳的海關。你有那個能力么!”言下之意,我這能力能有目前的生活,已經是最大的恩惠。
我被反駁得啞口無言。
我也如夢初醒。
這些年,我獲得了穩定。卻不太知足。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掌控感,諸多的抱怨和不滿,總惦記著另一種生活。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并沒有培養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什么。我發現,如此的生活態度,就算如我所愿,當時由我在外打拼,一定也過得很慘。那個我一定又在抱怨生活那么艱辛,人情那么冷漠,社會如此現實……
其實不論在外面還是在家鄉,人都應該培養自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那種能力。不論曾經多弱小,多么迷茫,多么不被看好和理解,走了多少的彎路,甚至是一條背道而馳的路,都沒有關系。利用當下能利用的一切條件,都有可能變成想要的自己,不是嗎?
所以,停止抱怨,好好思考該如何達成那個自己才是正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