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績出來了,那些沒考出理想成績的同學,一個大專畢業4年后考上研究生的農村大叔有話要說。
問題的關鍵在于選擇。
? ? ? ? ? ? ? ? ? ? ? ? ? ? ? ? ? ? ——《黑客帝國》
1999年,偉大而耐操的八零后們,迎來了也許是他們人生中唯一的政策利好——大學擴招。無論現在有多少人在抨擊大學教育的產業化和教育質量的下降,也不管有多少數據證明清華、北大等頂級大學寒門學生占比的逐年下降,我都要感謝擴招。
如果沒有這項政策,大量像我這樣天資一般、勤奮不足、后知后覺、家境貧寒的農村孩子,絕無可能在十七、八歲這樣稚嫩的年紀,邁出鄉村之后,除了感受到城市的光怪陸離和惡意外,還能擁有平靜,和對抗現實的期望。
正是這一年,我用二本的分數上了一所免學費的大專。在那個沒有雞湯,沒有爆文的年代,我能做出的最深層次的思考就是:要活得像身邊的人一樣。
我努力要變成他們的過程,一點都不輕松,足足用了兩年時間。這兩年,我搞明白了自行車原來只能算人不能算車,騎車過十字路口時終于不用提心吊膽;我改掉了要命的口音,聊天時不再結結巴巴,終于讓別人聽得出我講的是“海巖”還是“海洋”;我愛上了計算機課,不再總是憋紅了臉,終于可以若無其事地來回切換舒淇的裸照和金山打字通。我還學會了很多,比如在紅警中單挑6個瘋狂的電腦,在OICQ中單撩6個同城的女生……
除了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黑客帝國》,當年的沃卓斯基兄弟,如今的沃卓斯基姐妹,狠狠地刷新了我的世界觀。
TA們說“問題的關鍵在于選擇”。
原來這個唯物的、受客觀規律支配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世界,還可以用另外一套邏輯去解釋:我們“選擇”了什么,于是這個世界就變成什么。
也就是說明天的“我”是今天的“我”選擇的結果,多么有趣的邏輯。今天大部分的雞湯文、速成術,賴以病毒式傳播的邏輯基礎也是這樣。
所以考研失敗了,你是選擇相信“考研失敗兩次后,我再也不考了”而放棄,還是選擇相信“10000小時”定律繼續苦拼?
生活遇到瓶頸,你是選擇相信“階層固化論”而妥協,還是選擇相信“10000小時”定律繼續苦拼?
CHOISE,這是問題的關鍵。
我選擇,考研。
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穆旦
大三開始報考自考本科,為畢業后考研打好基礎。畢業后,前三年單位各種條件限制不讓考,由于種種原因還不能跳槽,偷偷看書,斷斷續續學習。第4年9月份終于爭取到報考資格,限制報考院校,光明正大苦學了3個月,365分,上了一所一般高校的研究生。
個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至此,我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自我塑造,突破了環境、政策、天賦等外力和先天給我預設的框架。
研究生畢業時,我對100多位同學的去向做了初略的統計,得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結果。
1.名校本科畢業生0%(名校的官、富二代怎么可能上二本的研究生)。
2.畢業后直接進北京、廣州、南京等一、二線城市機關單位的官二代,占比約30%。
3.平時愛開車,愛開房,愛請客,直接進家族企業的山西、江浙等富二代,占比約5%。
4.手握各種專利證書,SCI發文到手軟;研一就不來上課,在導師的千萬級項目中擔任主力;平時拼命讀書,對科研無比熱情繼續讀博的各種學霸、大牛,占比約10%。
我發現,研究生同學中官、富二代,學霸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45%以上,這是我在大專時無法想像的。
淹沒在擴招大軍中,數量被稀釋的官富二代、各類大牛,到了研究生時,比例劇增。一直有效的80/20法則,忽然失效了。
大量天賦不如人、背景不如人的寒門子弟,在大學時忽然忘了自己高中拼命學習的樣子,玩LOL,玩感情,玩裸貸,就是不玩學習,于是畢業時自動淘汰出了研究生這個高一階的圈子,于是相信“寒門難出貴子”、“讀書無用論”,于是焦慮地尋找各類爆文中“三個月,收入過萬”、“一個月,圈粉十萬”的武功秘籍。
人,當然有無限的選擇,考研不過其中之一。可是你連考研這條競爭最小的路都失敗了(畢竟官富二代有更多選擇),又憑什么去復制各類爆文中的不到1%成功率的人生?
還有一件更可怕的事是,這些官二代、富二代根本沒有傳說中的紈绔,他們謙虛低調,不惹事,不怕事,交起朋友來又大方又得體,玩得嗨夜店,坐得穿圖書館。
上研究生,到機關,管企業,對于他們來說,理所當然,所以網上有無數三本寒門子弟逆襲上名校研究生、考公務員、進外企的勵志貼,卻不見官富二代的任何經驗貼。
是的,我引以為傲的大專生逆襲上研之路,那么多獨自努力的深夜,那么多斗智斗勇的偷偷自學,把自己都感動了的百倍努力,最后,不過只完成了他們輕而易舉的普通生活——到大的城市,有房,有車。
可是不去拼,我連普通的生活都不能完成。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萊昂納德·科恩
再談一談階層固化。
英國著名的紀錄片《56 UP》,很好地闡述了什么是階層固化。
但我發現一個比階層固化更嚴重的問題:我拼了命擠進去的階層,才發現這個階層的原住民,已經到了更高的階層。我一直在追趕,永遠無法超越。
這對一個年輕人的傷害,堪比《三體》中著名的“降維”攻擊。我身邊很多朋友都陷入了類似的困境,我叫它階層的“二維困境”:
朋友A,二本畢業,入伍,再考軍校,如今少校營長。他說,我與那些將門之后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更懂什么叫戰略。
紅顏C,二本畢業,名校研究生,上海證券業金牌業績員,她說,我與那些世家之后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更懂什么叫趨勢。
我本人,受《窮爸爸富爸爸》的影響,一直在努力盡早實現財務自由。而我研究生同學中一個煤老板的兒子,正在貴州籌建一所希望小學。
我和朋友A.C一樣,都被困在了二維的世界里。用三維世界的視野能輕松解決的問題,在二維世界就是不可違背的物理定律。
比如,朋友A,可以指揮一個營,就指揮不了一個軍,紅顏C,可以管理上億的資金,卻管理不了上億的企業。
我也一直在尋找突破二維的方法。回過頭來看《56 ?UP》中完成人生逆襲的尼克怎么說的。
出身貧困北部約克郡農莊的尼克,在牛津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核物理學家,最后晉升教授,過著優渥的生活。他說:“我是被迫長大,你要是不快點長大,你就會有麻煩。”
也許“快點長大”就是對抗降維攻擊的唯一方法吧,在我們的思維和格局固化為二唯之前,逃離出去。
我用了十年都沒能做到。
但正如萊昂納德·科恩說的“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進來的地方。”我相信更年輕的你們,雖然投胎失誤,高考失利,考研失敗,依然擁有成為NEO的機會,只要你勇于選擇,不斷努力,終會找到那條通向光明的裂縫。
那里,陽光普照,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