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為什么到了深夜就特別容易餓,而且很明顯我并不是獨有的一個,晚上躺著刷微博刷朋友圈,時不時就要蹦出來美食圖片引得口水長流不止。
今晚又是一個餓肚子的晚上,我晚上沒有吃飯嗎?記不起來了,和一個三歲的熊孩子斗智斗勇了一天,早已經是暈暈的了,不過肚子里的餓卻是實在的,可這個點兒吃東西,簡直就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貼秋膘啊!想起讀蔡瀾的文章,他說他好多美食文章都是熬夜寫東西到凌晨的時候才開始動筆,因為那個時候熬了一晚胃中空空,寫什么食物都能口水橫流,自己看著自己的文字都覺得香飄紙面。那我也來試試吧!
我不及蔡大師吃遍天下美食,如果不是做過一段時間的審計工作祖國的神州大地都沒有踏足的機會,而且我這個人對待美食偏向保守,雖然不排斥嘗試新的食物,但是如果一碗牛肉米線和一盤豬血腸放在我面前,前者我吃過還很喜歡,后者沒有吃過,那我還是有一個安全的選擇好了。
最近對辣口味的菜肴情有獨鐘,我覺得這肯定和我不會做辣有關,紅油米線,麻辣香鍋,楊國福的麻辣燙,海底撈的牛油鍋底,都是我掰著指頭想著有時間一定要去吃的對象,幾年前在成都出差,在冬天的成都呆了兩個月,領略到了沒有暖氣的刺骨濕冷,也領略到了辣椒的紅熱鮮香。
成都真是一個路邊隨便走進一個小攤子,不管看著有多臟亂差,味道都是各有勝場,還都是各有各的好吃。那時我們加班的晚餐,總會選在公司附近一家不大的餐館,每個晚上都是人聲鼎沸,香氣撲鼻,偶爾也會去另外一個更小的街邊攤,賣串串的,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成都的麻辣燙,選好了一大把串串,老板娘手腳麻利的涮好,澆上湯汁,帶著紅亮的顏色就到了我的面前,咬一口,鮮辣的口感直沖腦門。啊,好吃啊!
再有印象深刻的就是去深圳出差,我們一行的四個女生,都是20多歲,客戶帶我們去吃飯選的是一家湘菜館,叫小湘人,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他們的招牌菜是一道剁椒魚頭,而更妙的是去這里用餐,四個人以上就送一盤,所以我們次次去都能吃到。
這道剁椒魚頭真是亮點,魚頭一剖兩片,上面蓋著鮮亮的剁椒末,細白的魚肉帶著紅色的湯汁,我們四個女生就能吃掉一大盤,客戶看我們吃的香,干脆就再加一盤,唉,吃貨女的潛力不可小視,更妙的是店家還會送一份細面,魚頭吃完,剩下的湯也不能浪費,拌面吃,同樣是風卷殘云。估計這個客戶對我們這個審計組的印象應該是頗深。
這幾年北京的粵菜館子也是越來越多了,我們公司樓下的餐館大多都撐不過兩年,唯有一家湯城小廚傲視群餐館,工作日不用說,位于辦公區的餐館大多周末入者寥寥,這家餐館連周末都需要等位,可見其火爆的程度。
他家的菜里,我最喜歡的是一個涼菜,鹽焗雞。看過一個紀錄片,講鹽焗雞的傳統做法的要用大鐵鍋放專門的海鹽,把雞包好整個埋入鹽中,慢火加熱,讓鹽的熱量慢慢把雞烘熟,不知道這家餐館的做法是什么,但他們做出來的鹽焗雞仍是讓我食之不厭,雞皮金黃,雞肉嫩白,雞骨兩端有著淡淡的粉色。好香。
越寫越餓,越餓越寫,我也不知道我干嘛這么和自己過不去。看看也差不多到點兒了,灌一杯水,哄哄自己的肚皮,說不定今天晚上,好吃的還會入夢呢,只要明天早上,不會找不到枕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