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問:“怎樣是孝道?”先生說:“不要違逆了。”一日,樊遲為先生御車,先生告訴他說:“孟孫問我孝道,我答他不要違逆了。”樊遲說:“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說:“父母生時,當以禮奉事。死了,以禮葬,以禮祭。”
孔子乃言無違者,無違于禮,能以禮事親,斯為孝。父母有不合禮,子女不當順其非,必自以合禮者事父母,斯對父母為至敬,此即是孝。若順親非禮,是謂其親不足與為善,又自陷非禮,此乃違逆其親之甚。故無違為孝,乃為懿子一人言之。不違禮為孝,乃為天下萬世一切人言之。其父果賢,子不違,仍是不違禮。
講孝道,也是以講理智的孝道。合乎禮節的道義,應當遵守父母的賢,違逆則會是為不孝。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孝道,雖是傳統,在我們現今的心里認為,無論如何都不能愚孝。對于長輩的不是之處,也應相當的舉出相應的改善。并不可只是放在心上而并不提出意見探討。這是我理解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