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生活經驗的認知上來說快中午下班、晚上的時候發布比較好。因為那時候上班族都有了空閑的時間,會刷刷手機看看新聞什么的。
但經驗之談往往背后都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雖然從日常經驗來看,似乎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凱哥通過長時間測試和大量學員的數據分析得出結果,出爆文的因素跟時間節點關系很小很小。
因為平臺的推薦機制是持續推薦的,肯定不會誘導大量作者在同樣的時間節點發布,去增加自己平臺的審核壓力和服務器的壓力。而且用戶基礎太大,基本不受時間的影響。內容才是王道。
在辦公室呆的久了,出去看看就會發現很多想象中的場景跟現實根本不一樣。拿經驗判斷頭條的使用時間來說,上班族貢獻的根本不多。頭條使用人群80%分布在二線以下的城市,這些城市的服務業比重本來就少,白領的數量就更少了。大部分人是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的。而白領中消遣使用軟件較多的還不是頭條,所以就更不用考慮白領的作息時間來發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白領在頭條使用人群中占據的比例就更低了。可能身邊都是白領,感覺用今日頭條的都是白領,若自己是個小老板、送餐員、工人,那可能感覺今日頭條的使用人群都是藍領。所以被自身環境局限,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我們單摘出來發文的時間來講,也能有一些發文的啟發。眼光和格局被局限住,不打開思想就沒辦法跳出自己的圈子,那價值的提升也更無從談起。凱哥今天講發文時間,就是想讓大家在換位思考的時候,一定把思路打開,拋開自己的身份,去看客觀的數據和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