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辯論之前看了一些其他人的觀點,但是保持我辯論的風格一致,我就不以懟人為主,還是僅就自己的觀點來說。
這是一道辯題,但是生活不會那么簡單。先提一點,你覺得當一個混混很容易嗎?
怎么可能?
想要成為一個“殺人放火的事兒不做,但是偷雞摸狗欺負老少的壞事沒少做”這樣的混混,你需要一個溺愛你,不斷為你背鍋且不明事理的父母。他們不會在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教育你,讓你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我沒遇到這樣的父母,所以我在第一次撒謊的時候,就被教育了幾個小時;在第一次說臟話的時候,整個家的氣氛一冷,我就大氣不敢出了。
然后,你還需要一些慫恿你去做這些事情的朋友,他們需要不斷向你吹噓做這樣的事多么高大威猛,多么受人崇拜。他們可能會成為你的同黨,或者就是周圍吶喊助威的人。慘了,我怎么沒有遇到這樣的朋友?就不說朋友吧,把范圍擴大到周圍的人。我說了實話,有人說我清高,我說了一句安慰的話,有人會罵我虛偽,所以我不敢想象有一天如果我做了不好的事情,周圍的人該是怎樣群起而攻之。
另外,你需要圍繞在你周圍的人都麻木,都軟弱,都甘愿被你欺負。偷個雞,摸個狗,怎么可能不告你?可能即便不是你做的,也要懷疑一番,最后覺得“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然后去告你。昨天在《金星秀》上面看到一個例子,頭發(fā)蒼白的老人只是因為安檢人員用掃描的儀器碰了一下他的包子,老人就把安檢的叔叔踢了一腳。
還有,你需要有強健的體魄和一張看起來就目露兇光的臉。你以為現(xiàn)在的“少”很好對付嗎?你以為現(xiàn)在的“老”都容得你欺負嗎?我經(jīng)常在南京新街口地鐵站被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擠到“魂飛魄散”,基本上他們把我推到一邊,我就是一副“我在哪”、“我是誰“、“剛剛發(fā)生了什么”的表情。
所以說,你以為你是貓嗎?有那么多條命去當一個混混?這個人雖然過去是一個混混,這說明他的生長的環(huán)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滿足了以上條件。但當他失去記憶以后,他沒有再一次變成一個混混,而是變成一個善良的人。這說明他所在的那個村子,即便不好,但是也沒有壞到哪里去。至少沒有像《伊甸湖》里面的孩子全是惡霸,父母蠻不講理的程度。(建議不要搜,不要看,簡直陰影)
另外,我們需要注意,他失去的是“記憶”,說不定在“記憶”失去的同時,喚醒的是“良知”。他開始知道自己怎么去做,怎么去好好對待別人了,這是人性的自然選擇。
有些人可能要問了:“就讓他一直不知道自己過去的行為,咱們好好活著不好嗎?”
不可否認,這樣確實是不錯的。但是人的好奇心是無法阻止的,不然怎么會有那么作的鬼片主角?當你不知道你的過去,但是周圍人都知道,你成天生活在他們中間,你會是什么感覺?你會覺得全世界都在欺騙你,而且你隱隱地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個好人。那些村子里被你欺負過的小孩可能就是不敢接受你送給他們的棒棒糖,那些你幫撐著拿東西的大爺大媽可能就是會滿懷戒心的看著你。就算是不說,你也可以感覺得到自己不是什么好人。退一步講,出于人的好奇心,如果我告訴你通過一些方式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你難道就不想知道嗎?
與其感覺到自己過去是一個混混,而且對于自己過去的事情耿耿于懷,不如把過去的一切拿起來。只有真正地拿起,才可以談放下。
首先,你需要對于過去的錯誤有所承擔。
在一次關于新媒體的面試上,面試人問我:“如果發(fā)現(xiàn)采訪人的名字寫錯了怎么辦?”我給出的答案是:“第二天重新發(fā)一遍,然后在文末或者文首道歉。做錯了事情并不可怕,但是人要學會承擔,畢竟完全正確的情況只有一個,因而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大的幾率犯錯。”
我覺得混混應該恢復記憶,這樣他可以去慢慢填補那些帶給別人的傷痕。他干的不是什么殺人放火的大事,如果能誠心彌補,那些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里鄉(xiāng)親也不會為難他。
其次,他有權利知道自己的過去,并決定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當看到這個辯題的時候,有人說:“應該讓那個混混自己來決定要不要按那個按鈕。”我特別想說:“大兄弟,您是沒看辯題吧?如果這個小伙子不想知道自己曾經(jīng)是個混混,他干嘛沒事頭疼思考自己是誰?”
如果說手腳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那么記憶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需要自己從小到大的經(jīng)歷來保證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人。我們成長的每一步看似偶然,但都是必然,因為過去的我,有了今天的我,因為今天的我,有了明天的我。如果你不想是一個殘廢,那么你的記憶和成長的軌跡也都會渴望一種完整。
雖然不知道他恢復了記憶會變成什么樣子,但是我還是堅持我們需要給人性和良知一個機會。倘若他恢復了過去的記憶,完全忘記了自己善良的本相。那么周圍人可以把他的行為記錄下來,等他恢復的時候給他看。
如果他恢復了記憶,還保留善良的記憶,那他一定會選擇救贖,從此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就算他關于善良的那一部分記憶沒有了,當他再去別人家偷雞摸狗的時候,剛巧遇到主人走出來,給他一個擁抱或者微笑,并對他說:“小伙子,謝謝你那天幫我……”或者當他要欺負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另一個突然跑過來抱住他,對那個他即將要欺負的小孩子說:“你別怕,叔叔在和你鬧著玩呢!他是一個超級好的人,那天就是他幫我從樹上取下了風箏的。“
這樣的話,他也不會變得有多壞,不是嗎?
首次參加,本來不甚惶恐,后來只是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