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在組織職稱等級答辯。在參考公司提供的答辯ppt模板寫答辯材料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雖然每天忙忙碌碌的干活,但有好像沒有什么材料可以寫在ppt上。后來又仔細回顧了一下最近一年的工作內容和任務,雖然當時覺得每天都很充實,但創造出來的價值、對項目、對部門產生的貢獻,以及對自己的成長都是微乎其微的。
反思產生這樣現狀的原因,我覺得我對工作缺乏一定的主動性。時常簡單應付領導或是組長安排的工作,然后做完了交差。卻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哪些是對部門或者項目最有幫助的、需要額外搞明白或者做得更好。
另一收獲是也感受記錄的重要性,意識到人的記憶是不可靠的。盡管上一個項目才結束三個月,但是僅憑記憶,我已經不太記得當初自己做過哪些重要的事情,只能通過郵件回顧當初做過的工作內容。所以,未來一定要養成記錄的習慣。
此外,通過這次評級事件,曾經讓我糾結多年的問題——技術能力和業務能力到底哪個更重要?我現階段更應該在哪方面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終于有些答案。
我所在的公司雖然是軟件公司,但是平時具體工作對技術要求并不高,知道常用的語法和api使用、能讀懂代碼和寫不太復雜的數據處理代碼即可。倘若你再對業務多一些了解,可能會讓你在平時工作更加順利。因為你知道已有項目中的哪個業務和你的業務類似,可以借鑒它的實踐方式。
產生上面的原因是因為在公司各個部門的職責不同,像我所在的部門更多的是現場實施,根據客戶的具體業務需求提供相應的定制化項目。當我們去開發實現客戶需求時并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于公司其他支撐部門提供的對應產品之上,這樣我們部門可以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到了具體業務實施上,保證客戶需求能夠快速保質的完成。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其他支撐部門提供的產品也漸漸實現了業務和技術的解耦,這樣即便我技術能力不是很強,也可以按時保證完成工作任務,這也導致我時常覺得我是否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業務知識的沉淀上,這樣將來才能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
但是通過這次公司的晉升事件,公司很明確的表示個人想要在公司獲得很好的職業發展有兩個方向:專業路線和管理路線。其中,只有達到一定的級別才能走管理路線,否則在此之前都只是考察專業能力。而公司提供的專業能力考察ppt模板中,著重要申請人展現專業技術能力和專業技術管理能力。這足以表明技術對想要在專業路線上發展的人的重要性。
另外,偶然的一個機會,前幾天剛好和一位領導吃飯,席間提到將來的職業發展。這位領導年紀輕輕就做了部門經理,在公司也都是不多見的。他說盡管我們平時工作使用的技術并不深,但是有時間一定要去專研更底層的知識,將來發展才不會被太過局限。他的觀點有那么一點點讓我意外,一方面他曾說他技術方面能力不是很厲害,也就讓我誤以為技術對職業的發展并不是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公司我有時候也會和一些同事聊公司的業務和技術問題,大家基本上都認為專研技術在公司沒有太多意義,因此領導這個不一樣的觀點讓我覺得有些意外。
鑒于上面的思考分析,我決定在未來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專研技術知識。當然以前也曾有過這樣的計劃,但多數都以失敗告終。我反思其中失敗的原因大概有這么幾點:一、學習后沒有及時反饋,感受不到踐行后帶來的效果;二、自己意志不堅定,看不到效果的時候,就會思考懷疑技術的重要性;三、止于學習,忽略了對新學到知識的真正實踐,導致看了后面的知識就忘了前面的知識,沒有做到真正的掌握;
這一年通過閱讀學習笑來老師的專欄,也學會了很多方法論。我認為要想讓自己未來幾年靜下心來學習和琢磨技術,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相信自己,120%的相信自己的這個決定肯定能給我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堅信打磨技術就是我的“復利式增長曲線”,經過漫長時間的打磨,終將會迎來那個拐點。二、不僅僅止于知道了,還要將學到的知識自己實踐一遍。對于編程學習,實踐其實是容易的,以前為了追求速度,往往忽略了自己實踐一遍。這次決定再怎么看起來簡單的知識,也去自己模擬一遍,順便培養培養自己的耐心。三、定期總結學習到的新知識。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驗證自己是否真正學會了,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可以讓自己漸漸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也能提升自己對時間的感知。
附:
以前沒有認真寫過相關的反思文章,通過這次寫作,讓我意識到了幾點問題。一、我發現我有些結論推斷的比較神奇。腦中是由現象A推斷出結論D,但是寫下來的時候卻發現A和D好像沒有什么關系,不知道自己為何一直這么理所當然的認為。二、自己對某些問題的思考,收到外界環境影響比較多,自己獨立思考比較少。如文中提到的業務與技術孰輕孰重的問題。三、這個是寫作相關問題,自己不太善于將自己的想法清晰的、有側重點的表達出來。
當然寫這篇文章也給我帶來了好處,了解了自己的不足點,需要漸漸改進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