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學文
電影《“吃吃”的愛》宣傳期間,蔡康永在做客《名人面對面》時主持人問他:“既然你有這樣顯赫的身世背景,又有留學于世界上最著名電影學府的經歷。你的第一部作品為什么不講家國情懷或是像Woody Allen拍的那種文藝片,而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這樣的”一部片子?”蔡康永頓了一下說:“其實我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希望這個電影很熱鬧,我很怕冷清清的東西,沒意思。”確實,在先前看過預告片后,我真的為這部片捏了一把汗。預告中我只看到了小s的那種搞笑與癲狂,卻絲毫沒發現屬于蔡康永的東西。但在看過片子后,我心里的一顆石頭落地了。蔡康永還是那個蔡康永,那個帶給我們溫暖與思考的蔡康永。
電影一開始蔡康永就秀了一個長鏡頭。其實這個長鏡頭本身沒多么高級。但是在整個“夢境”部分的攝影和布景上給了我驚喜。通過一些斜軸拍攝把一個裝潢奇異用色艷麗大膽的太空面館拍出了“味道”。餐館棚頂的燈光,裝潢布景和人物服飾搭配起來呈現出統一的視覺效果。可以說電影的第一個場景就體現出了蔡導的個人審美。(我覺得沒有審美的人都不適合拍電影)
整個故事從時空上分為夢境線和現實線,雙線并行。在現實線中主要講了一個大明星姐姐和一個loser妹妹從誤解到和解的過程。這部分故事從人設到內容都比較老套,無驚無喜。反而是娣娣和扣子的愛情線給了我驚喜。一開始我覺得扣子的人物處理的不好。金世佳和小s怎么看怎么不像情侶,對手戲也完全沒有火花。電影前半部分中扣子完全就像一個備胎男友,上官娣娣的人物動機全部集中在“成為明星”和“向姐姐證明自己”上,電影80%的篇幅也都是圍繞著姐妹倆展開。再結合“夢境”中艷遇49號,甚至在和男友吃西餐的時候都精神出軌數分鐘。扣子就像是一個“角色”,以至于后來上官娣娣告訴扣子自己死后不許載任何女人坐那輛摩托車時,我從情感上是比較脫節的,在“為什么愛”上并沒有說清楚。可是導演總是要做一個小反轉啊,原來“夢境”中的太空時間才是現實,而“現實”卻是夢境。最后飯館老板娘許春梅錯陰差陽錯的發現,這個51號就是和她分享同一個夢境的扣子。扣子在夢里看似邊緣化,而他恰恰是一直陪在她身邊,和她一同做夢的那個人。這樣一來扣子的處理就有了合理解釋,因為夢本來就是毫無邏輯的,同時也在反轉前起到麻痹觀眾的作用(雖然猜到了結局)。其實究竟哪個是現實哪個是夢境已經不重要了,導演繞了一大圈,講個人夢想,講姐妹的和解,其實最終是為了講那個不起眼的愛情,講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希望。
回到電影標題《“吃吃”的愛》本身,講的就是個“吃”嘛。其實這部電影本身不是一部關于吃的電影。但食物作為人物重要的情感寄托多次出現。一個是“夢境”線里老板娘的祖傳湯料,另一個是“現實”線里媽媽做的花生醬拌面。上官娣娣在媽媽死后一直想吃到味道“正宗”的拌面,這碗面一方面代表著母女情,更多的是代表著姐姐對妹妹的愛。最后姐姐為妹妹做了一碗面,還是媽媽的味道,也預示著姐姐扮演的母親角色的回歸,妹妹再次感受到了姐姐的愛,姐妹之間完成和解。而太空老板娘的湯料是她面好“吃”的根本,是用歡樂和眼淚熬成的。這碗湯料其實就是許春梅的一切,以至于后來湯料被49號偷走后讓她痛苦到要輕生。但她自己都沒想到,那段原本是夢境的“現實”不但給了她生的希望,也給了她一碗新的湯料——和51號的愛情。
在那段訪談中,蔡康永說道:“一個吸血鬼羨慕會死的凡人生活,因為凡人對每一件事都充滿熱情。”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這樣,每天重復無聊的活著,像吸血鬼一樣沒了熱情,好像自己會永遠這么無聊的活下去。直到一場噩夢,在夢中你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當你醒來,慶幸這原來是一場夢,慶幸自己還有重新來過的機會。只不過有的人從此充實熱情的活著,有的人則倒頭繼續睡去。
《“吃吃”的愛》雖然在一些元素上略顯老套,在選擇小s和林志玲上也許有炒話題的嫌疑。但在這部處女作中我看到了導演在講故事方面的野心和作為一個導演應有的審美認知,還有蔡康永對待生活一貫的善意~
題外話:就像主持人說得,有的人會覺得蔡康永拍的電影應該像Woody Allen那樣。誠然,他們都是情感細膩的人,喜歡想別人根本懶得想的問題,也能考慮到別人考慮不到的角度。但在我眼中Woody Allen是焦慮的思考問題,而蔡康永是平靜的思考問題。兩者之間并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