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5月3日晚,九點回到長沙南站。
今天早上練習了清潔法:獅子式、圣光調息,呼吸控制法;成功式、清理經絡,和坐立關節練習。
原本是想下午練習體式,但是一頓翻箱倒柜的大收拾后,時間就飛速到了晚上。
開導自己:應該把瑜伽體式的練習,遵循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并不想一開始拔蠻堅持。搞三天熱!真切的希望自己能持續堅持練習,且是樂意堅持一輩子,讓瑜伽能成為自己一生的伙伴。
關于四月,一整個月的瑜伽初級之程,做個總結。
首先,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是,千里迢迢去學瑜伽,自己從心里卻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也不可否認是有收獲的。
悠季瑜伽的課程體系是按照印度傳統哈他瑜伽的教程,體式與理論的課程資料引用瑜伽經典:公元前2世紀以前 帕坦伽利的《瑜伽經》,和公元15世紀斯瓦特瑪拉瑪的《哈他之光》。
雖然實踐課程的體式練習中,總是無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但在接受這樣傳統經典的知識時,使自己對瑜伽有全然不同的認知和體悟。
這種認知,讓自己相信這一生都有值得追尋的好東西。有可以持續堅持的動力和無窮的探究!可以讓人真正喜歡這門運動,或者說是哲學。
甚至,讓孤單的人遠離孤獨(如果能始終與瑜伽有緣)。相信這次的瑜伽啟蒙課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藏。
第二,體式練習方面,是自己在學習中感到最力不從心、最痛苦的一方面。
體式習練讓我很嫌累,包括體式糾正。學習的時候從心底里的排斥。
揣測,如果自己再年輕個三-四-五歲~去練習這個體式,也許還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練習中??
當然如果是那樣,那么在理論方面自己可能就不會有同樣深刻的理解!
哈他基初課程有200多個體式學習。但大多數人學完,并不一定都能把全部體式掌握。
每個人的身體同樣都有某些擅長可以輕松完成的體式,和總是無法駕馭的某些體式。
幾乎不存在一個人全能輕松駕馭所有正體。
故然,每個凡胎肉體都有自己的認知局限,還包括了這個身體的局限。
當然反過來講,每個平凡的人,也都有自己的擅長領域。
“這么多體式,真的可以練習一輩子啦!”
要把這200多個體式都能拿下,并做到極致標準的保持。是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堅持、投入練習。在我的概念里面,就是可以練一輩子!
體式練習在瑜伽哲學體系里面,是必須,但也只是入門根基。而并不是傳統瑜伽哲學追求的最終目標。
在現代瑜伽館中各種五花八門的瑜伽流派:流瑜伽、熱瑜伽、空中瑜伽、理療瑜伽等等,也包括阿斯湯哥、艾揚格、維尼瑜伽等,這些都是從傳統哈他瑜伽的基礎上衍生而來。
我在一邊練習時一邊想:就哈他初級瑜伽這百來個體式已經足夠我練習一輩子了。然而還有進階中級哈他瑜伽。及其他更高級的阿斯湯嘎。只怕我這也向往不了,拿不下啊!
這就是我的第二個深刻感觸!在這個過程中能感受到是自己有一些身心障礙!這難道是最近聽到的一個概念:負熵過程??
在傳統的瑜伽練習中,強調體式練習不能拿 做為自己炫耀的資本。也不要與別人比較,更多的是要專注練習,覺察自己的身體。
在一個月后的結課階段,體式還是有明顯變化的;雙腿上抬90度可輕而易舉,及站立前屈膝窩腿可伸直等。老師傳授給我們的自信是,“這一個月的努力,相當于在瑜伽館練習兩年的成果”。
第三,是覺察自己的學習能力很不好。不知道是自己的學習能力降了,還是降了……!
至少通過這個過程,不再敢無知的蒙在鼓里或盲目自信。
學習能力弱、效率低,表現在自己的專注力上。上課時很容易走神。所以在練習體式過程中的艱辛與學習效率,同頻讓人傷心。
專注力差,容易分神、分心這個毛病,自己反省:很可能是在近三、五年,安逸無壓的工作環境中,一邊工作,一邊盡興聽音樂的影響;包括在家里很多時候,喜歡在需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時,同時放著音樂催眠,造成無意識的專注力分散。
課程中有學習到燭光冥想,是說可提升專注力的。一人在家可獨自練習。也可團體操作(一個團體不超過十人)。
關于自己學習力差的體會,讓人哀傷的懷疑,自己有點像個思想上的空想家!(但關鍵是,空想家也并不是我的人生追求啊!腳踏實地、實踐求真,才尤其是現代人該追逐的真理不是嗎!)
這個覺察的過程像是阿育吠陀中三種能量分類的瓦特型。
說到阿育吠陀,也是這次課程的一套理論知識的重點,并且說是與瑜伽搭配的最佳理論知識。
阿育吠陀是古印度一種古老的生命健康體系。包含飲食、草藥、穴位按摩、排毒療法,還有涵蓋其它心理學,心靈學的內容。可以理解為是古印度的古老傳統醫學。類似古代中國的中醫。
阿育吠陀的基本原理,認為包括人類、乃至世界一切萬物,都由:空、風、火、水、土,這五種基本元素構成。它們是基本物質的構成成分。
五種基本元素,都分別有不同的特性,與人類的五種感覺:色、聲、香、味、觸密切相關。
此外,阿育吠陀認為,五種基本元素在人體內構成三種主要能量:“瓦塔”(Vata)、“皮塔”(Pitta)、“卡法”(Kapha)。
這三種能量也分別有自己的主要特性,并遍布在人體全身,包括細胞的每個位置。每一種能量在身體有相應的原初位置或首要位置;每個能量有負責的活動;比如瓦塔負責整個身體的活動,皮塔負責視覺,卡法構成身體所有的固體結構等等。
(關于基本元素和三種主要能量的知識涵蓋內容較多。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在線上搜索相關了解。)
根據阿育吠陀的觀點,每個人的物質身體內都有這三種能量(不存在一個人體內,只有某一種能量)。
根據三種能量在人體不同比例的組成,又構成三大類的十種體質。三大類是指:單一能量體質、雙重能量體質、三能量體質。(這與西方稱為的生物液體類似)
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要么是三種能量中的某一種主要能量占比高(即,單一能量體),或者是某兩種占為主要能量(雙重能量體)。不然就是三種能量體在體內均衡,及三能量體。
三種能量體,不管是屬于哪種體質,都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
在做體質測試時,我從上該課的一開始,就猜測自己準是瓦塔型體質。但在測試結果后,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結果是卡法體質,而且卡法的測試結果占了三分之二。
這個測試結果,除了讓自己完全驚喜、驚訝外。也讓其他同學,教學老師很是吃驚!因為從外在看卡法體質多應該是胖子形,而且卡法不善思考。
但從一開始,在我的上課表現中,渾身上下的每個細胞透露展現出來的,都是瓦塔型特征;瘦子、各種課堂的“深度提問”…事實結果總是讓人始料未及~西西
為什么卡法體質讓人驚喜了。因為據老師說這是一個受”上天眷顧”的體質,是一個具有無限潛力的體質。(我猜測是,老師自己本人是瓦塔體質,才吹說卡法體質是潛力體。。。)
另外,我可以保證,我是有很認真做了審題的。
西方稱為的生物液體
關于阿育吠陀的三種能量體。跟在《組織行為學》中講的氣質(及西方稱為的生物液體),個人感受是大同小異的。
在組織行為學中,對氣質的解釋,是每個人帶有穩定心理的一些特質,這跟自身的生物體液有很大關系。
組織行為學的氣質介紹,是從了解自我,了解人類心理特征分類。對職業選擇,或組織選擇職員角度的分析幫助。
這個氣質學說,是源自:
(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很早就觀察到人有不同的氣質,他認為人體內有四種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希波利特根據人體內的這四種體液的不同配合比例,將人的氣質劃分為四種不同類型:
(1)多血質:體液中血液占優勢
(2)黏液質:體液中黏液占優勢
(3)膽汁質:體液中黃膽汁占優勢
(4)抑郁質:體液中黑膽汁占優勢”
四種不同的氣質類型,對應或混合對應幾類不同人的穩定心理特征。
同樣的,按生物液體劃分的氣質分類,也不代表某一類型占有所謂的優、劣勢。
關于生物液體與在近代一百多年榮格的心靈、心理學分析中,將人格劃分為內傾人格與外傾人格。也是可以找到一些相關聯系的。
無限的善知識就像一張網。可跨時空,跨科目鏈接。
哲學、心理學、文學、生物學等等其他學也許都可以相互鏈接上。很多偏執或不理解,只不過是作為普通你我的認知局限而已吧。
(有段時間胡思亂想:也許哲學就像精神世界,永遠探究不到底。科學就像物質世界,可以看到實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