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跟著老公和公婆一起出門游玩,到達酒店后,老公就叫了外賣,去公婆的房間吃。
我雖然也一身疲憊,但還是趁娃睡覺,在酒店狹窄的洗手間快速地洗衣服。洗完之后,發現衣架不夠,便敲門問婆婆借。門一開,好家伙!三個人正圍著幾盒牛肉配著酒,有說有笑地吃著喝著。
衣架沒借到,他們熱情地邀我一起吃夜宵,可我卻像觸電一樣,馬上拒絕,獨自回房間,心里很受傷--被忽視了?被背叛了?被孤立了?我一時也形容不出那是一種怎么樣難受的感覺!
我第一反應是憤怒,馬上發微信給老公“你當我不存在是吧?讓我一個人洗衣服,你們美滋滋地吃著!你都不陪我們娘倆,以后請不要叫我們一起出門!直接跟你爸他們出來得了!” 可氣的是他居然都不回復我,我越想越難過!
他曾讓我不開心的事一件件地涌現,特別是上次他說“我要是跟他繼母吵架,他支持我,但不會在明面上幫我”--這算什么回事啊?不幫我?那我來你家算什么!
那一刻,我真想踢開隔壁房間的門,把那個叫老公的人抓過來好好質問。可是我沒有,就一個人在廁所伴著水聲生悶氣。
不一會兒老公回來了,我繼續一頓噼里啪啦地指責,他覺得莫名其妙:我不就在隔壁吃了點夜宵,叫外賣之前也告訴過你了呀,為何如此生氣!
對啊,我為何如此生氣?看老公回來了,我心情已經好多了,我順著我的生氣跑進自己的感覺世界,我到底在生氣什么?
閉著眼睛反思,我明白了:我是在生氣老公不夠重視我,沒有在外賣送到的時候過來問我。我希望得到重視,可事實上老公很在乎我們母子的,我一直都知道這一點。
那為什么他跟公婆親近一些我就感覺很受傷?這時我忽然想到我媽媽,她跟我奶奶明爭暗斗了幾十年,但她從來沒贏過。因為我爸這個媽寶男總是跟母親同一戰線,所以一看到我爸和奶奶很親近的時候,她就黯然傷神。
小時候沒意識到這些東西,自然也不能理解我媽媽的心情,但結婚生娃后,我像拿到了另一個世界的鑰匙似的,慢慢察覺到媽媽在特定情境下的一些心情。
所以在老公與公婆親近的時候,我的潛意識被喚醒了,開啟了自動反應--排斥老公親近家人的行為。
搞清楚了自己情緒的來龍去脈,我內心漸趨平靜,對老公的態度也緩和起來,但抱歉的話還是說不出口。我想我還是介意他之前不會當面支持我的話。
我繼續保持沉默,我希望他收回之前的那句話,再說一些甜言蜜語,可是什么都沒有。娃在床上酣睡,我在廁所洗衣,他只管埋頭刷他的手機。
我不甘心,這個人難道真的是我當初心心念念地想過一輩子的那個人嗎?他為什么會這樣?
忽然“原生家庭”四個字闖入我腦中,他會不會也跟我一樣活在上一輩的行為模式里?
他之前跟我說過,他爺爺奶奶曾跟他們一起生活了七年。在這七年里,我的先婆婆肯定也有婆媳矛盾之惱,那公公自然也有碰到老婆投訴自己太親近父母的情況,我想當年他大概也是這么告訴我先婆婆的。
所以,今天,我老公才會說支持我,不過不會在明面上表現出來。我不明白這話里的邏輯,但老公顯然還處于催眠狀態。他記得當年的那些矛盾,當結婚后類似的情景出現后,他就把爸爸的話從大腦深處調出來,脫口而出。
帶娃的這幾年,我跟著孩子的成長學習了很多自我成長類的課程。對于育兒或家庭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我努力跳出當局者的位置,理性分析其中的來龍去脈。而男人顯然沒有那么大的心靈成長,很多為人處事的方式不知不覺地延續了上一輩的方式。
所以我們的這次矛盾是我在替我媽生氣,他在學他爸說話,是兩個家庭的思維碰撞。
想到這,我心平氣和地走出廁所,給了老公一個淺淺的擁抱,并告訴他:明天我會用一篇文章解釋我的行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