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司年會,說實話真的沒少喝。年底了,公司年會之外,各種聚會都少不了喝酒。就借著酒意,寫一下我還記得的酒桌文化吧。
吃飯喝酒總歸是在一起的,入席之前,最先分辨的應該是主位在什么位置。 一般來說,進門后正對著門口的位置,就是主位。如果在大酒店的包間,進門之后可能會是沙發茶幾,那么就看餐盤上都會有的餐巾,餐巾疊成最高的,最常見的是高高長長的節節高,那個位置就是主位。最差的情況,就是既不對著門口,又沒有餐巾作為指示的情況下,以東面,既坐東朝西的位置為主位。當然了,如果領導不介意這些,他坐在哪里,哪里就是主位。領導就坐后再入座,這個就是常識了。
中國向來以左為尊,所以賓客的座次一般是主位左邊為第二主位,右邊為第三主位,以此類推。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到底可不可取。可取。前提是朋友喝酒的時候,這話用來噎人真是再好不過了。但是在公司年會上,這話打死也是不能說的,無論是對領導還是對同事。
酒桌添茶。茶能解酒,其實并不科學,如果喝的是淡茶,也就是相當于喝了水,而喝了濃茶,醉酒狀態下是非常傷腎的。但是酒桌上,添茶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在沒有服務員主動添茶的情況下,整個酒桌上位份最低的人應該主動承擔添茶的任務,但是,如果有跟領導很親近的人,那么領導的茶就由他負責,就不要搶功了。茶壺嘴是不能沖人的,這樣不禮貌,把茶壺嘴沖向桌外比較好,但是如果嫌麻煩,可以把茶壺嘴沖向自己。據說,只有在送人遠行的時候,茶壺嘴才會沖向遠行人的酒杯,是代表要送那個人離開的意思呢。
今天我還學了一個點,當然作為第一年參加年會的人員,學到的可能是大家都已經了解的事情了。我們的年會四桌,領導單獨坐一桌。我們桌的“桌長”說:“自己酒杯里的酒要在領導來敬酒之前,至少要下去一半,領導來敬酒,是要干杯的。”這里說的是白酒。啤酒,應該是不用下去一半的。
酒桌文化之外,對于女孩子,不想喝很多,又不得不喝的情況下,首先是要找一個可以照顧到你的人坐在身邊,這個人一定要能喝,并且能夠無償的從頭到尾為你擋酒,以酒杯里酒太多,他可以勻出去一半而不招詬病的情況為佳。實在是找不到人擋酒,就要耍一些小聰明了:干杯的時候不要先咽下去,手里時刻抓著紙巾,找機會不動聲色的吐在紙巾上;如果可以,把白水當白酒,買瓶格瓦斯當啤酒喝也是最佳方法。被迫滿杯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晃動一下酒桌,讓酒溢出去一些,作為女孩子,不會有人挑剔這個的,一切以自己的安全和健康為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