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習慣寶:
“習慣寶”是一個微信公眾號。這個公眾號是一個同事分享的,at我的時候說的很清楚,告訴我有個薅羊毛的新方法(發現個人身上有標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既然可以薅羊毛,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關注之后發現它的歷史消息并不多,第一篇文章是2016年6月30日的“習慣寶,養成好習慣,并賺錢”。規則簡單總結就是“你先選擇早起時間,支付費用購買早起提醒任務,第二天設定時間會收到一個任務,如果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默認挑戰成功,會退回費用,同時晚間會分到早起失敗同學的分成獎金”,也就是“晚起的人給早起的人錢”。
因為一直有培養早起的習慣,而且堅持下來還能薅到羊毛,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第一階段:7月5日-7月14日
7月5日到7月14日,剛開始的10天,費用只能是5元,判斷是否完成任務的依據是在自己設定時間準確完成系統發出的任務,也就是讀一短句。發現每天的任務還挺有意思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白日依山盡”這些東西也就罷了,還有“西瓜地里落冰雹”這種挑戰內容。
10天里面,都順利完成任務。只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兩個插曲:
1)10天里面,有9天是一次性完成任務,7月8日的“西瓜地里落冰雹”是第三次才讀對的。估計是地里與弟弟容易混淆的原因,讀到第三次的時候故意將地和里分開來讀,才算挑戰過關。
2)7月13日,原本設定時間是7:00,結果在7:30才收到系統任務,最終還是順利完成任務并拿到分成。
短短的時間,公眾號也在不斷進步:
1)第一天的時候,判斷任務是否完成應該還是人工判斷的,因為并不是實時知道挑戰結果的,從第二天開始,已經可以實時知道自己的挑戰結果。這樣在參與人數增加的情況下,極大的減少人工壓力,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對產品的優化;
2)開始啟用新任務提醒,不再是設定時間之后,而在預定時間之前就可以完成任務,不過并沒有提前特別長的時間。據悉公眾號正在研究,對于在設定時間之前醒來的人,可以主動獲取任務。如果這樣,靈活性會更好一點,而不是在設定時間之前醒來還要特別留意那幾分鐘的微信內容。
第二階段:7月15日到7月19日
從7月15日開始,發現在購買任務時,可以選擇不同的金額,金額有5、10、15、50等多檔,對于覺得早起無壓力的人來說,每天選擇高金額也是不錯的事情,但挑戰的內容卻沒有任何的新意。總體來說,第二階段的時間比第一階段少,但收益確實差不多。
第三階段:7月20日到7月22日
從7月22日起,公眾號開始使用新LOGO和新任務提醒,費用在完成任務后就原路退回,而分成的錢則在夜間進入賬戶。比較有意思的,任務內容不再是之前的一些短句,而是一小段文字。對于普通話不標準的我來說,發現最大的困難不是早起,而是準確的讀出這段文字。
第三階段總共持續三天的時間,第一天由于變更任務,一時不熟悉,在第二次才完成任務,第二天則一次性通過,第三天在收到任務后點開任務時報錯誤提示(您已經做過任務了。)截圖在公眾號后臺給對方,果然是系統問題,很快就收到退款,只是這一天沒有任何的分成。
思考與賺錢:
1)顯性資金:很顯然,每天的收益都不多,說明參與的大部分同學都能在設定時間完成任務這是好事,公眾號的本身不是鼓勵大家賺錢乃是讓大家通過準時起床不賴床的習慣。但其實每天的收益已經不少,余額寶今天的萬分收益是0.6481元,意味著每一萬錢一天才有0.6481元的收益。而堅持18天的收益是13.92元,每天是0.7733,相當于每天超過10000元的資金投放于余額寶。
2)習慣養成:雖然之前也會用朝夕日歷進行打卡,但不會特別講究時間,而且還存在打卡后繼續睡覺的情況。這種方式,相當于每天得設定第二天的起床時間,每天的完成任務之后,基本就沒有困意,因為這種任務完成需要調動你的語言系統。特別是任務從短句變成小段文字后,讀完文字后相當于給自己充了一次電,如果再去睡覺就會覺得特別慚愧。
3)標準語言:知乎上有問答“五塊錢丟了不心痛,為什么用五塊錢買的甜筒掉了就很心痛呢”。雖然我覺得早起難度不大,但還是得需要認真完成任務,目前的任務更多考驗的是普通話的標準程度,這個有意會提高我的普通話水平,同時會去思考同樣的文字如何朗讀才會更好的被成功識別。
4)產品迭代:作為一個互聯網產品經理,從這個小產品中發現了迭代的好處。一方面不停的給大家新鮮感,另一方面又在不斷的完善功能需求。作為一個新產品,難免會出現缺陷,迭代會讓一個產品不停走向更好。
最后:周末程序猿哥哥們會加班加點讓系統穩定安全。同樣,我們可以利用“習慣寶”的功能做到一天天早起,讓自己的早起習慣更加的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