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的六個定律
成為自己
如果我們不是感覺在做自己,那么不管別人的意志看似多么偉大或美好,我們都會感覺很不舒服
我們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
一個精神胚胎得到良好發育的孩子,會有極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覺,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最終,他將成為一個極具獨立判斷能力和豐富創造力的人
(節儉不節儉這樣的詞匯是不適合用來衡量一個3歲的孩子的)
關系勝于一切
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即人格,所謂人格是一個人的內在關系模式,即“內在的小孩”與“內在的父母的關系”,他在6歲時定型
父母應當記住,他們與孩子的關系,才是壓倒性的關鍵所在,至于他們想對孩子灌輸的知識,其實是配角,有時候甚至是反角。
總是經歷分分合合的孩子,長大在對人的信任上勢必會出現問題
多一只心靈之眼,看清關系的迷霧
內在關系定型后,以后的人生就是不斷將內在關系模式投誰到我們外部的人際關系的過程
投射和認同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動機制,是我們的內在關系模式相互影響的主要途徑。
你有投射的自由,我有不認同的自由
幸與不幸,是你主動實現的
我先弄疼自己,就是為了告訴自己,我知道別人的愛是不可靠的,拋棄早晚會到來
許多成年人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并不在別人身上,而在你自己的心中——丈夫應該永遠都有比較重大的問題,這樣他才能將自己的關系模式完美的投射到他與丈夫的外在關系上
拖累癥
一個人勢必會從受挫中成長,如果他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他的個人能力就能得以發展,由此,假若我們替這個人背負他的痛苦,幫他化解一切難題,那么,這個人就無法成長
任何人,只有自己愿意努力去改變時,性格的改變才有可能。假如一個人不愿意去主動改變,那么任何人想改變他的努力恐怕只有失敗,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答案在你心中
案例:三任丈夫打她,離婚
將“黑匣子”的內容被自我察覺的光給照亮,那些以前控制著你的一些非理性的東西就可以消失了
去聆聽自己的感覺——比如說坐在電腦前迫不及待想要打開電腦,試著不去打開電腦,順著產生的情緒往下想,看看最后能得到什么,一旦找到這種答案,對于電腦的執著就可以放下了
案例:看運動員撞的頭破血流,被譽為冷血
評:懂的心理學可以去更好的了解人性,更好的去包容人性,她有他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社會環境都有很大的作用,心胸打開很多。
人生的四個重要關系
自己與自己的關系,即孤獨
自己與自己最值得珍惜的人的關系,即親密關系
自己與社會的關系
自己與世界的關系
總結:
武志紅做的這些心理咨詢以及研究,對我啟示頗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認同和投射,小時候的我不善于拒絕,也是因為我沒有一顆跳出自己來看待事物的眼睛,別人把他的內心小孩或者內心父母投射到我身上,我不懂去拒絕,所以有時候常常會出問題
緊接著就要提到關系了,我覺得我內心的小孩和內心的父母之間的關系并不自洽,還是容易經常有沖突,所以這樣能夠從我的人際關系中看出來
這里就更讓我堅信了一點,性格是真的決定命運的,由你的內在關系決定的
你的內在關系確實就是你外在關系的投射和反映所以想要改變外在關系,向外求去改變別人,要求別人去改變是沒有用的,要去改變你自己
由此真正去改變你的性格,改變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