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問題,是一個千古難題。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在男人身上。
一個女人,因為對一個男人的愛,而走進婚姻,成為了另一個女人的兒媳;又一個女人,因為自己的兒子,接納兒媳走進自己的家庭,成為了婆婆。這一切,都是以一個男人為核心。
事實上,所有的婆媳矛盾風波,也大抵都是以這個男人為中心衍生出來的。
①
小A是我的大學同學,她的老公是我們旁系的一位才子。當時,兩個人都在學生會擔任職務,因為平時往來較多,漸漸走到了一起。小A個性風風火火,十分率真,做事干脆利落,但也經常因為心直口快而得罪一些人。而男孩則不同,心思細膩,跟誰都聊得來,還經常會幫小A處理一些人際關系上的矛盾。這讓小A十分欽慕,覺得找一個性格互補的人結婚,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大學畢業不久,兩個人就順理成章的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了一對令人羨慕的愛侶。
小A和老公的父母都在其他的城市生活,在婚前,小A和婆婆之間并沒有太多交集,只是逢年過節前去探望一下。小A的婆婆是一個精明強干的女人,家里家外一手操持,兒子一直是她眼中的驕傲。在小A和老公結婚的時候,婆婆曾牽著小A的手,眼泛淚光,對小A說:“今后,我就把兒子交給你了。你們要好好的彼此照顧,他有不對的地方,你要多多的原諒他。”小A在那一刻動容于一個母親的愛子情深,重重的點頭。
后來,小A的婆婆偶爾會過來照看一下小兩口的生活,小A開始發現一些不對的苗頭。婆婆對兒子極為愛護,恨不能包辦兒子的一切衣食起居,只要婆婆一來,小A那個原本勤快、愛照顧人的老公就好像變成了一條“無骨蟲”,整天癱在電腦前玩游戲。而且小A的婆婆個性強勢,小A老公對她言聽計從,極少違逆。仿佛只要在媽媽身邊,他就一下子倒退了十幾歲,從職場上的精英迅速變成了媽媽的乖兒子。對于這些,小A看不慣,卻又不好發作,只能隱忍。
真正讓矛盾爆發的,是他們的孩子出生之后。婆婆心疼兒子,不讓兒子干一點活,總是說自己的兒子工作辛苦,要求小A多多體諒。而與此同時,照顧嬰兒的重擔就落在了小A和婆婆的身上。而小A的老公也樂得清閑,安心做起了甩手掌柜。
孩子一天天的成長,而小A和婆婆在育兒理念上的分歧也愈發凸顯出來。心直口快的小A,往往直截了當的指責婆婆的不對之處,這讓一向要強的婆婆大為惱火。而婆婆也經常挑剔小A對孩子的照顧過于疏忽,兩人經常為了該用什么樣的水溫沖奶粉、寶寶哭了該不該抱等小事爭論不休。
終于有一天,小A和婆婆大吵一架,婆婆放言第二天就要回家,而小A也賭氣不去挽留。
此時,小A的老公,到此時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開始了雙方的“調停”。他到媽媽的房間對媽媽說:“小A就是那壞脾氣,想什么說什么,也不過腦子。您別往心里去,她年紀小,還不得您多指點她嗎。慢慢教她就好了”
到了媳婦身邊,他又說:“我媽她年紀大了,那些老觀念的育兒方式都過時了,帶孩子還得是我們兩個人的事,你多看看育兒書,耐心點跟她說說就好了。
結果呢,婆婆和媳婦當時聽了這番話是消了氣,可是婆媳矛盾依然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②
在婆媳關系中,男人所充當的不是旁觀者的角色,而不講原則的兩邊倒,更不可取。小A的老公,一番話似乎說的滴水不漏,兩邊都沒有得罪。可是正是他這種“墻頭草”的姿態,讓矛盾中的婆媳雙方,都認為他是站在自己這邊,而自己才是真理的代言。同時,把自己升級到了道德的制高點之上,用更加挑剔的姿態去指責對方。
很多男人抱怨,在婆媳矛盾中,自己很無力、很心累,雙方都要哄,可是雙方都不聽。其實,“墻頭草”型的男人,在婆媳關系惡化的家庭中,是最為常見的。他們以為自己做了很多努力,卻總是收不到好的效果。殊不知,婆媳之間的矛盾,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才一步步激化的。
當婆媳出現矛盾時,最佳的主持正義者是這個家庭中作為核心的男人。很多情況下的婆媳矛盾,都是因為男人不作為,婆婆和兒媳才不得不親自出馬,直面沖突。這也讓矛盾得不到絲毫的緩沖,往往最終都是難以收場的結局。
在婆媳關系融洽的家庭里,不僅僅是婆媳善于處理兩人的關系,更重要的是,站在他們核心焦點里的男人,能夠堅定立場、固守原則,不偏不倚的幫理不幫人。當婆媳矛盾出現時,不是在雙方面前說好話,讓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沒有錯。而是要主動出面,以一個家庭頂梁柱的身份,明確指出事件中的過錯者,不“和稀泥”。只有這樣,他身邊的兩個女人,才能各自守好自己的界限,安心的退守在男人的庇護之下。
“墻頭草”的男人,才是婆媳關系的最大毒藥。所以,當婆媳關系出現問題時,不妨想想,你的老公,他的立場站對了嗎?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五洲幸福匯,轉載需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