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不足然后在知足前提下去追那之間的“不足”

每當我們對現實不滿然后嘮叨抱怨時,總有身邊的人勸我們“知足吧,咱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畢竟知足常樂嘛”。是的,知足才能常樂,但更高一層的是,我們要知不足然后依然能“樂在其中”。珍惜現在所擁有一切的前提下還能看到自己與更好可能的差距,安于并享受這份擁有的同時期待并有規劃地讓自己在此基礎上做到更好,我覺得這才是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仔細回憶來大一前的我就是那種對生活充滿不滿和抱怨的人,滿腹委屈和牢騷覺得生活苦、沒意思。

初中我從村里來到市里上學讀書,那時的自己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一無所知。記得初一生物課本的前幾頁有張克隆“多利羊”的照片,那時的我真的特別納悶什么意思腦海里完全不知道克隆是個什么鬼。后來隨著初二物理和化學科目的增加,我的成績因為課外知識少和理解力弱的限制也是一落千丈,我每天都悶悶不樂,但是依然很刻苦地學習因為心底還是不服勁還是愿意相信天道酬勤,可結果是每次考試成績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然后哭和傷心再然后繼續努力。這就是我所有有關初中生活的記憶,一點色彩都沒有,“學習-考試-悲傷-再學習”就是這樣的循環。

高中我是在所在的城市第二重點高中上的,當時因為擴招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學都是花錢進來的。本來我以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可以洗心革面、重新開始可縱使我怎么努力我都從來沒有進過班里的前十名,慢慢地由最初對學習的滿懷熱情退減成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質疑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高二有一段日子我嚴重厭學覺得學習沒用,對未來看不到希望。班里的前十名大多是高中縣里才出來的孩子縱使我們怎么努力也擠不進他們的行列,成績在后邊的同學人家家里都是市里的父母有正式工作家庭條件優越。我就是那種生活在夾層中兩邊都不占,談學習我沒有資本談學習外的我又沒有談資,很孤獨覺得沒有人理解我,對未來一點都看不到希望。后來是經過姑姑極力勸說與包容才幫我平穩地度過了那段恐怖的叛逆與懷疑期,就那樣像初中一樣上演著“學習-考試-悲傷-再學習”的灰色循環。一年半后參加了第一次月考,離二本分數線差二十分,執拗的我選擇了復讀。復讀的那一年生活更是單調,覺得一天做的題就是以前一周做的題。但慶幸的是成績有了起色在考上二本的前提上有了考上一本的可能,但中間少不了起伏,那心情隨著每次每月考的名次就像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最后第二次高考的結果就是剛過二本線5分,我不服我憤怒我不愿接受,因為我從小就有北京夢高校夢,我前二十年所受的委屈與隱忍就是希望這一刻來改變,而現實是我只能依然在這個我看不上的小城市上個破二本茍且得開始我憧憬了二十年的大學生活。

就這樣我不服地來到了一直從心底不太接受的大學,我看不上周圍的同學覺得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我學習沒有了方向,因為我前二十年那么努力認真地追尋自己的高校夢都沒有實現,我不知道再給自己設立什么目標也不相信自己靠什么能去實現它。我迷茫,我無助,每天覺得生活好沒意思,隔三差五就會莫名地大哭一場。我忘了是什么樣的機緣巧合,我開始看名人訪談類的節目,現在回想起來促使我思想大轉變的還是俞敏洪老師。

現在回過頭看來最對我有觸動的是他那段經歷和那段話。都知道,俞敏洪老師大二那年得過一場肺結核,就因為這次挫折之后他悟到了有一個健康身體的重要性。于是,他在追逐與周圍優秀人差距的同時注重健身鍛煉,他說“我可能追到畢業也趕不上他們,但我會依然奔跑,他們花5年做的事我大不了花10年,他們花10年做的事我大不了花20年,我會一直追趕,等到哪天我把他們一個個送走了我依然趕路,總有一天會趕上他們的!”是啊,我可能是跟那些我理想中的優秀人有很大差距,我急切地想要追逐他們的步伐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但因為差距太大的客觀現實,我們不應該是絕望不是想到放棄,而是應該正視這種差距的同時積極樂觀地想辦法去迎頭趕上。于是在那之后我調整心態,不再因為自己沒有考上高校而懊惱,也不再因為自己家境不如好多同學而心生嫉妒。比起那些連二本都沒考上但跟我一樣甚至比我還刻苦的孩子來說,比起那些沒錢上學或靠別人的捐助才能上學的孩子來說,我要知足。但是我更要看到跟那些在重點高校的優秀大學生的差距,無論從知識少還是眼界上,我要努力去縮小這種差距向他們靠攏。

之后的大學生活,我除了學習就是做家教,我認真學好自己專業的每一課,每天背著大英語字典穿梭于上課教室和圖書館自習室之間,業余時間就去做家教掙自己的生活費。大一下半學期開始,我的大學生活基本上就是自己掙得了,并且用自己掙得錢買了第一部半智能三星千元機,在大二升大三那個暑假還去了趟哈爾濱。現在回想起自己大學生活,雖然不像那些學生會干部那樣風光、學霸那樣耀眼,但是回憶起來是對自己滿滿的肯定。雖然在班里是無名小卒一枚,但是在大學就實現經濟獨立、學習成績也還不錯,像這樣子的我,也還是不錯的。

現在的我已經畢業四年了,比起那些回老家當老師的同學,我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知足的。但是比起那些混得好的同學,自己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可是現在的我已沒有了以前的慌張與不安,因為我懂得:知足常樂。但是我更會知不足然后去追那之間的“不足”,讓自己在知足的前提下過得更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