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16兜媽打卡D295
今天的父母效能課學習了【有效溝通】和【鼓勵】,我認為它們是家庭關系的兩大法寶。
家庭關系間的矛盾點來源于認識的差異,來源于猜疑,來源于誤解,來源于沒有溝通,來源于沒有進行有效溝通......
也許你的一句善解人意的話語,夫妻間、子親間的心結就解開了;
也許你溫和的語氣或一句鼓勵欣賞的語言,親子間的問題就不攻自破;
那么為什么本來很好聽的話語,從我們的嘴里說出來就不那么受聽呢?因為這話語中包含了評判、不滿、埋怨、指責、憤恨......
那么為什么一句話中包含了這么多的情緒呢?答案是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去愛,愛自己、愛家人;我們還缺少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伴侶、感恩孩子。
那么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1.溝通是滿足彼此的需求:你給對方的是對方不需要的、討厭的還是對方需要的、喜歡的;
2.溝通是需要用語言來表達,而不是用情緒表達的;
3.最高效的溝通是心與心的交流;
4.溝通的誤區是講道理、嘮叨、心口不一;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1、停:停下手中的活動,積極主動關注孩子,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2、看:看到孩子的情緒,觀察孩子的非語言行為,人的情緒90%以上是由非語言信息傳遞的。
- 目光盡量與孩子目光平視,眼神集中在對方身上;
- 身體正向前傾,表情是積極關注,必要時又親密的動作;
3、聽:積極傾聽,不評判、不職責、不建議。家長幫助孩子評估方法的可行性,并監督執行到底。 - 首先說出孩子的情緒:
如:小明,看起來,你似乎有什么事?。ㄓ糜谇榫w不明顯)
小明,看得出來,你很生氣! (用于情緒明顯時)
家長要細心觀察,準確反應,目的是讓孩子把心中的感受說出來,在訴說中得到宣泄,家長既能了解事實真相,又能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有利于找到合適的問題解決辦法。
若孩子沒有回應,不要繼續追問,去做自己的事情,給孩子一個空間,過一段時間,如果還是陷入情緒之中,再繼續向孩子發出邀請。
2)用點頭、微笑和恰當的語言回應孩子的敘述,表示了解、知道,這一過程決不能加入自己的意思、分析、勸告及任何價值判斷。
可以重復孩子的話或改句子:
孩子:我非常生氣。
家長:哦,你非常生氣。
必要時可以讓孩子舉例子來澄清事實;
孩子:班里同學都不喜歡我。
家長:你說班里同學都不喜歡你,發生了什么具體事情了嗎?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依賴人際關系、外世技巧?!庇纱丝梢娪行贤ǖ闹匾?,一個人事業成功與否乃至生活幸福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溝通能力。
成功=講別人想聽的+聽別人所講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實或者孩子的行為(如:孩子這兩天你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比以前長了)
- 描述你的感受(如:媽媽非常高興)
- 把值得鼓勵的原因以具體的言辭表達出來(如:你知道努力才能取得進步的道理了)
- 強化孩子的感受(孩子你高興嗎?)
- 提出希望(你愿意堅持下去嗎?)
注意:一定要甩掉小尾巴。
例如:你這次考得很好,要是那個地方不馬虎,就更好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讓我們用心去愛自己、愛家人,并去感恩家人吧!眼中先有人,心中才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