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個視頻,《十三邀》的一期節目,采訪的是陳年喜夫妻。
陳年喜這個名字我是去年才第一次聽說,當然這不是人家不夠出名,是我太孤陋寡聞,他是很有名的作家、詩人,他是一名礦工,他有本詩集叫《炸裂》,只是我沒讀過,今天看到的這個視頻,是別人問他妻子“年喜都那么出名了,你有什么壓力,或者聽從外邊的聲音想過要改變自己以達到匹配他嗎?”?
陳年喜的老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他什么,人這一輩子該怎么做就怎么做。
面對陳年喜的成功,她覺得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他的成功只是他長期付出、努力的一個結果,他該為他的付出,取得一個成就。
一個樸實的婦女,說出樸實、真誠而又富有哲理和詩意的話,令我很欽佩。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保爾柯擦金說的那段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可是知道是一會事,踐行又是另一回事。
每當我想起那句“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我就覺得自己很失敗,我就感覺我此前的日子里有那么多的虛度年華和碌碌無為,沒有所謂的愛好,都是在興趣的基礎上,持之以恒的打磨,最終有了成果后的喜悅和欣慰,那就變成了愛好。
前兩天看余華的視頻中,他說自己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是到處投稿,退稿信郵遞員都是從院墻外扔到他家院子里,也是受到了無數的退稿之后,才最終迎來了《人民文學》給的改稿機會,也第一次有機會去北京,正是余華老師一直的堅持,精進和樂觀的心態,才有了《活著》《許三觀賣血記》這些優秀作品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