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想哭就彈琴 想起你就寫信
——《想起你就寫信》
我最近一次寫信的時間,早已忘記。
高三還是初四,離別還是相聚,個中情緒早已模糊,但是所有的信件都還保留著,有信封沒信封的,疊成心形的或者長方形的……和你送的八音盒放在一起,八音盒早已發(fā)不出聲,可信紙里的感情濃厚如昨。
一張薄紙,滿腹情誼。
隔壁鄰班,信件泛濫。
那時候,見字如面。
現(xiàn)如今,微信語音。
那時,筆墨抒情。
現(xiàn)在,提筆忘字。
今天看了綜藝《見字如面》,感慨良多。
聊天工具那么發(fā)達,現(xiàn)在有幾個人還在寫信。
甚至每個月的贈送通話都用不完。
短信電話代替了信件,微信QQ代替了短信,聊天成本越來越低,誰還想得起給想念的人去郵局寄一封信?
楊德昌去世的時候,蔡琴給媒體寫了一封信:讓他活在我的歌聲里吧。
一張薄紙抒寫了多少惋惜和難過。
面對兩人十年無性婚姻,
楊德昌說:十年感情,一片空白。
蔡琴說:我不覺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黃永玉在《致曹禺的信》引用艾侶霞的一句詩:心在樹上,你摘就是。
思緒不由得紛飛到那個寫信的年代。
很慶幸,我經(jīng)歷的小學(xué)初中高中,手機幾乎沒有,有事備紙筆,想誰就寫信。
小學(xué)懵懂無知,初中情愫初生,高中情感沉淀。
上初中的時候,給小學(xué)同學(xué)寫信。
高中的時候,開始給初中的朋友寫信。
到了大學(xué),朋友各自天涯,卻再也沒寫過信。
記得初中的時候,和隔壁班的一個女生每天都要通信,讓一個男生幫忙傳信。
每天買信紙?zhí)闊覀儍扇烁纱喙灿靡粋€日記本,每天每人寫一頁,然后讓“郵遞員”小男生傳信。
日記內(nèi)容大概就是分享當(dāng)天的心情和感想(13歲的女生不知道哪來的感慨)。
每天如此,直到日記本寫滿兩個人每天的心情瑣事,最后卻丟了。
“傳紙條”是初中時候印象最深的交流方式了,在作業(yè)本撕一個拐角,寫完后折疊,上面寫著要給的那個人的名字,然后在班級“跋山涉水”,傳到那個人的手里時,應(yīng)該被“偷窺”了好幾遍。
有時候,同班同學(xué)也寫信,下班之后往對方手里一塞,然后跑開。把說不出口的秘密全部寫在信里,現(xiàn)在想來,那種單純的小友情真是美好。
寫情書是那些男生最擅長的,有的男生害羞,干脆匿名寫(給我朋友寫),但是因為大家經(jīng)常傳紙條,字體還是一下子被認出來(我認出來的)。
不過哪時候哪懂什么喜歡,對放自己自行車胎氣的男生恨不得和他打一架。
還記得筆友么?兩個認識的人給自己起個筆名,然后以不認識的口吻互相寫信。(那時咋這么無聊)
到了高中,大概是寫信最多的時候,好朋友分去縣里不同的學(xué)校,隔一個周左右就要寫一封信去縣里的郵局寄,縣城就那么大,甚至兩個人用的同一個郵局也不一定。
信的內(nèi)容大概就是最近考試成績怎么樣,分別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名第幾。
高中畢業(yè)后,去外省上學(xué)的遇到好朋友概率幾乎為零。
朋友還是老的好,有了手機和聯(lián)系方式,但是卻再也不會寫信了。
距離瘋狂寫信的年代已經(jīng)過了十來年了。
這十幾年,你認識了好多新朋友,
可曾回憶起我們互相通信的時光?
那寫滿秘密和心情,發(fā)黃的信紙還在么?
每次回家,都會翻那些信件,反復(fù)重溫那時的心情。
那時的車馬很慢
想起你時就寫信
如今微信朋友圈
走心的話不多見
可否,請你下次在想起我的時候,給我來一封信。
告訴我,你窗外的世界是陽光明媚還是秋雨綿綿。
告訴我,你現(xiàn)在的心情和生活的節(jié)奏。
你有耐心寫,我比你有更多的耐心看。
見字如面,期待你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