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第十天

??原文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翻譯

子禽問子貢說:“夫子每到一個國家,一定聽得到這個國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訴他的呢,還是人家主動說給他聽的呢?”子貢說:“夫子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和謙讓得來的。夫子的那種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別人的吧?”

??

子禽這一問,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古代的文人雅士為何要聞其政?

我想,多半是為了功成名就,渴望被世人景仰的虛榮。

這像不像如今讀書、求職的我們?為何要考大學?為了讓雙親刮目相看。為何要謀求高薪職位?為了讓親朋好友高看你一眼。

??我們為何不能為自己活一次,為自己喜歡的事物奮斗一回?

??因為,孔夫子并不是因為他幫助了君王解決了大事而成名的,而是因為它追求了本心。

他窮極一生都在學習,以至于他有如此的能力去處理政事。是他的學問成就了他,而非聞政成就了他。

??如果只是為了出名,而做某件事,那便如行尸走肉,沒有精進的心思。

信息時代,多少網紅走了歪門邪道博眼球,紅遍一時,但如今又有誰記得他們?還是老老實實追求自己的熱愛吧,多下些功夫,在某一領域德高望重,自然會有“君王問政”。

正如子貢所講:“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腳踏實地才是正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