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社第240社
主題:和珅
體裁:七律或者詞牌《念奴嬌》
詩魁:嬋衣
副魁:長安舊人
評審推薦:julia
——————————
A
念奴嬌 和珅(新韻)
? ? 出生貧困,但面容俊雅,精通文武。跟對貴人豪女娶,從此青云平步。心系國家,為官清正,羨煞旁人目。察懲貪案,握權開始受賂。
? ? 能揣皇帝心思,善拍馬屁,深受君王護。漢滿藏蒙奇建業,練就斂財神術。富可敵國,藏書古董,珍寶還無數。物極則反,白綾絕命不悟。
——云淡風輕
B
七律.和中堂(新韻)
付了春秋皆笑罵,丈夫得勢應逢期。
匡明首輔張叔大,理宋中丞寇老西。
自古清流難治政,從來循吏可修齊。
世人只恨貪墨事,不憶軍國無戰機。
——長安舊人
C
七律.和珅
青云寶典揣龍舒,好學志高人俊初。
戶吏兵刑胯弓馬,滿蒙漢藏腹詩書。
徇私茍茍廿年外,枉法營營七億馀。
金玉作堂安帶走?白綾一丈掛梁除。
——pengzhenguang
D
七律? 無題? (新韻)
脖頸朱砂一點痕,竟承帝幸作權臣。
豈知多少忠義死?只數白銀十億囤。
自古廉潔皆贊頌,從來腐敗不留存。
為官當為民生意,莫為己私徒罵聞。
——小李杜
E
感悟. 和珅 (新韻)
財入和宅被噬吞,偷來福祉罪加身。
他年弦月傳幽意,今日凡心寄古人。
寵辱如花開有序,得失似水去無痕。
一朝春盡花何在,人若秋鴻事若塵。
——julia
F
《七律:和珅》
半百人生撒手塵,三朝履歷斂財神。
寒窗苦讀何曾想,滿腹經綸不可泯。
巧織一張千變臉,詐欺二主獨迷津。
懸梁自盡仍無悔,留待來君好正身。
——獨狼
G
和珅其人
權傾朝野仕途平,最善阿諛和奉迎。
主子面前當犬狗,草民頭上為精英。
做官不問人間苦,歸隱何須夢里情。
一世聰明終被誤,巨貪名冠后生評。
——南風窗
H
念奴嬌·嘆和珅(新韻)
初出頭角,貳叁年歲去,圣駕尊奉。書墨詩詞多種語,滿腹才學出眾。揣測琢磨,隆恩眷顧,得享三千寵。君王更替,萬千財散浮影。
長袖善舞八方,投其所好,踏青云飛騁。私欲難填狂聚斂,枉顧清明權弄。聰慧心思,卻入歧路,長嘆不知省。權傾天下,一朝魂斷殘夢。
——嬋衣
J
七排 多情和珅之四女癡心 (平水韻)
十笏園心噓韻事,風流善保悼佳人。
春來一齒庭前落,秋以三枝靈下呻。
總使多情才女續,又迎美藝小奴親。
墜樓易報亡夫志,望闕難陳赴死因。
銅雀臺深懷瑾遇,奈何橋冷念君嗔。
蕭山寒葉桃花沒,豆蔻輕顏萍梗淪。
鸚鵡歸秦幽野寄,諸魂列座太虛遵。
王榮妃麗黃沙蓋,云雨隨風莫付真。
——寒月獨伴
——————————————
評審作品
七絕.和珅(新韻)
權傾四野非吾愿,財滿八方豈我心?
棋子滿盤皆帝手,萬千仇怨集一人。
——高天
…………………………………………
以下作品不參評
1七律·和坤(平水韻)
腐敗緣何幾發狂,法令利劍隱鋒芒。
和坤官場魚得水,百姓生活苦若黃。
一日握權任妄為,萬千暗恨草民藏。
古今多少貪官好?唾沫淹尸早散場。
失黏失對
——啟明星
2念奴嬌,罵貪官(新韻)
岳陽樓上,看江河嗚咽,岸邊流蔌。多少瓊琛漂水去,卻裹貪官私腹。槁木如灰,朱門映柳,路有千千骨。官匪勾結,索民千萬稻粟。
官宦法外逍遙,無惡不作,隱慝奸臣屋。千古貪風重復。歌榭堂前,今朝又是,更勝前朝惡。問今天下,幾時驅瘴逐霧。
字數不對
——平山冷燕
3七律 論和珅(新韻)
莫論和珅終壞事,我評腐敗涌奸臣。
高堂大殿勤觀色,小院深宮穩掌門。
貪贓枉法君無道,結黨營私政有群。
猶期盛世朝綱振,敢讓妖魔亂魄魂。
頸聯出律甚多
——愚叟艾思
4議和珅?七律(平水韻)
天子掌朝臣治國,為官應懼此君才
博知通曉皇家意,敢做豪收帝庫財
莫論出身皆百姓,只因此輩亦人魁
白綾雖賜終當死,不悔平生任后裁
“此”字無意義重復,連韻
——梁紅兵
C
七律.和珅
青云寶典揣龍舒,好學志高人俊初。
戶吏兵刑胯弓馬,滿蒙漢藏腹詩書。
徇私茍茍廿年外,枉法營營七億馀。
金玉作堂安帶走?白綾一丈掛梁除。
【子丘點評】此詩整體順暢,首聯寫和珅平步青云,爬上高位。頷聯出句概述和珅官位,對句寫和珅才華橫溢(蒙古之蒙三聲,因為作者是平水韻,目前尚未查到,因為在唐沒有蒙古這個詞,平水韻是根據唐詩用韻來編訂的,蒙古在13世紀由成吉思汗統一后才廣為傳播,因此建議作者以后用蒙古的蒙還是按照仄聲處理。)頸聯基本就是評述和珅(公論),尾聯有感慨,寫和珅的結局。整體通順,但是這樣的描述缺乏節奏感,同時評論幾乎沒有任何特別的看法,期待作者在感慨或者評論時候,傾注有意思的內容。
A
念奴嬌 和珅(新韻)
? ? 出生貧困,但面容俊雅,精通文武。跟對貴人豪女娶,從此青云平步。心系國家,為官清正 ,羨煞旁人目。察懲貪案,握權開始受賂。
? ? 能揣皇帝心思,善拍馬屁,深受君王護。漢滿藏蒙奇建業,練就斂財神術。富可敵國,藏書 古董,珍寶還無數。物極則反,白綾絕命不悟。
【墨言之評】
文筆通暢,很好的論述了和珅的生平。
另外不足處是(也建議):詠人詩詞和詠物詩詞一樣,需要總結歸納出人文思想,要托人(物) 言志寄托作者自己的感情。
B
七律.和中堂(新韻)
付了春秋皆笑罵,丈夫得勢應逢期。
匡明首輔張叔大,理宋中丞寇老西。
自古清流難治政,從來循吏可修齊。
世人只恨貪墨事,不憶軍國無戰機。
【墨言之評】
這首七律立意很棒!謀篇不錯!其立意好在不落俗套,不按常人對和珅的評論來寫,同時用曲筆 的寫法,用了張居正和寇準的執政鐵腕和嚴謹的特點(當然也有一些個人品性上的小污點),來 襯托和委婉引出對和珅的評論。
作品的頷聯和頸聯就是以上襯托。其中頸聯“自古清流難治政,從來循吏可修齊”總結得非常好 !同時也為尾聯作了很好的鋪墊!
首聯起句:議論起,表明了作者不按常人的觀點,而道出一個樸素的哲理“丈夫得勢應逢期”! 好!
頸聯的承接,前面已經說到。
頷聯轉而議論。前面已經說到。
以上三聯全部為了總結出最后一聯:“世人只恨貪墨事,不憶軍國無戰機。”——從另一角度描 寫了和珅還是處理公務比較幸苦的,也是一心一意為皇帝著想的,這個也是乾隆不殺和珅的原因 之一。
另外“貪墨事”——就是貪污的事情。。詞語用得好!寫古詩需要掌握這樣的詞匯!
不足:“匡明首輔張叔大,理宋中丞寇老西。”——承接上聯和吻合主題“和珅”讓人一下子沒 有看明白。。建議增加一些虛詞,來起到承轉的作用。。比如不需要描述張居正和寇準的官職, 而在那里增加:猶知、只認等詞語,就能從逐句上起到承接的作用,而顯得自然了。
另外,作者有意用“張叔大”讓人去猜想嗎?其實“張居正”對仗“寇老西”比張叔大要工穩啊 !(雖然固定名詞可以放寬,但是居對老,正。。中正對西不是更有趣味嗎?平仄也對啊~)
D
七律? 無題? (新韻)
脖頸朱砂一點痕,竟承帝幸作權臣。
豈知多少忠義死?只數白銀十億囤。
自古廉潔皆贊頌,從來腐敗不留存。
為官當為民生意,莫為己私徒罵聞。
長安舊人評:這首七律是仄起首句入韻式,全篇格律沒問題,起承轉合也還勉強合格,首聯根據野史交代了和珅受寵的原因,頷聯錯綜對不算很工整,但也可以算寬對,一問一答中交代了和珅最大的特點是貪腐,頸聯從宏觀角度入手反襯和珅的貪腐,最后一聯總結性的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雖然落了俗套,但至少不是“百度百科總結”,只不過最后一句的徒罵聞我不是很理解是什么意思,難道是湊韻?
E
感悟. 和珅 (新韻)
財入和宅被噬吞,偷來福祉罪加身。
他年弦月傳幽意,今日凡心寄古人。
寵辱如花開有序,得失似水去無痕。
一朝春盡花何在,人若秋鴻事若塵。
長安舊人評:這首七律也是仄起首句入韻式,全篇不出韻律,整首作品簡單直接,對于和珅的描寫猶如竹筒倒豆子,一瀉而下,首聯開門見山直接交代和珅的貪腐,頷聯對仗工整,不過有點不知所謂,到底想表達什么呢?綜合全詩來看也不像是在做鋪墊。第三聯用了比興手法,對仗工整,也是全詩的精華所在,這一聯尤其不錯,作者的筆法有功底,尾聯接住了上一聯繼續用了比興并且升華了,結的不錯,整首詩文筆優美,手法獨到,但是物極必反,作者弄了太重的筆墨去作比興,反而有些本末倒置,顯得主題不明顯了,并且這首詩太過于婉約,一看就是女兒家的角度,除了第一聯,其他的感覺可以套到任何一個人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