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并不可少的,也正是因為有了不斷的犯錯,孩子才有充足的體驗,從犯錯中成長,獲得經(jīng)驗。有句話說的很好“父母說百遍,不如孩子親身體驗一遍”。
但現(xiàn)在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都是先嚴厲批評一頓,跟孩子講道理感覺就像“脫口秀”一樣,我們經(jīng)常說孩子沒自信心,殊不知孩子的自信心很多都是被家長打壓,磨滅掉了。
分享一個我自己的真實案例,某天晚上,我回來得比較晚,孩子們都已吃飽了,看著我在吃飯,她們也想吃東西,讓我拿一瓶奶給她們,她們一人一半。我拿來兩個杯子,把奶平分了,基本上算是很均勻了。
但大寶(四歲多)還是覺得妹妹(兩歲多)杯子的奶要多一些,我說那你們換過來吧,她又不大樂意了,但還是伸手過來。
就在這時,悲劇發(fā)生了,妹妹的那杯奶被大寶弄倒了,奶全撒出來了,而且還把妹妹的衣服弄濕了,妹妹“哇”的一下大哭起來,我看到這情景,下意識的就大吼了一句“大寶”,聲音是嚴厲的,語調(diào)是憤怒的,大寶看著我愣了一下,我跟她說,你把妹妹的奶倒了,那你杯子里的奶就一人一半。
說完,我就先帶小寶去換衣服了,妹妹在換衣服的過程中還是哭,我就先共情她,問她“小寶是不是很想喝奶奶,現(xiàn)在奶倒了,你認為沒奶喝了,是嗎?”妹妹委屈的點點頭,
我說姐姐那還有,一起喝哈,小家伙聽到我的話,哭聲才緩下來。
我們換好衣服出來,大寶已把她杯子里的奶喝到只剩一口了,我滅掉的情緒蹭蹭蹭又起來了,直接噠噠噠的說了“你這么這樣啊,說好一人一半的,妹妹換衣服還沒有兩分鐘,你就把它全喝了,邊說邊把剩下的那口給妹妹了,大寶一看我把奶給妹妹,也大哭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
我當(dāng)時在氣頭上,為了懲罰她,我特意拿了一瓶豆奶給妹妹,大寶看到我拿奶給妹妹,不拿給她,哭得更傷心了。我繼續(xù)沒理她,過了幾分鐘,才拿了另一瓶奶給大寶,然后把她抱起來坐腿上。
“你是不是很不開心妹妹把你剩下的奶喝掉,你覺得自己還沒喝夠?”
大寶點點頭,聽到我的話情緒慢慢緩下來了,我繼續(xù)跟她說“那我們來理理剛剛的事情,可以嗎?”大寶又點點頭。
首先媽媽要跟你道歉:“1、媽媽不應(yīng)該大聲吼你,奶都倒了,吼也沒用;2、媽媽放杯子放得太靠邊了,如果把它放進去一點或許就不會倒了;3、媽媽應(yīng)該征求你的意見后,才把那口奶給妹妹,沒經(jīng)過你的同意不可以給;4、媽媽不應(yīng)該故意氣你,只拿奶給妹妹,不拿給你?!?/p>
當(dāng)我這番話說下來,大寶的情緒也完全緩和下來了,并停止了哭泣,我說完了,那我們來看看大寶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
這時,大寶自己說“我不應(yīng)該把妹妹的奶倒了,我是去拿那個吸管,手不小心碰到妹妹的杯子的”
聽到這話,我愣了一下,我以為她是嫌自己的奶少去換妹妹的,看來是我誤會她了,忙跟她說了聲“對不起,是媽媽誤會你了”。
大寶接著說“我沒分享奶給妹妹喝”,這是她想到的兩點,后來,我再引導(dǎo)她“那怎么樣可以避免把奶碰倒,如果你還有其他要求,要正面表達哦;遇到事情要想辦法解決,一個問題最少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法,你可以哭,哭也是正常的情緒發(fā)泄,但哭過后就要想辦法了,很想喝奶,但奶又沒了,可以怎么跟媽媽說啊,看看媽媽有沒其他辦法......“
就這樣經(jīng)過我自己先認錯,啟發(fā)孩子面對問題,并從錯誤中總結(jié)經(jīng)驗。
那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 我們要怎么做呢?
第一:首先要共情孩子的感受,每個孩子內(nèi)心都是向好的,她做錯了事情,其實她是知道的,她內(nèi)心也是害怕被批評的。
第二:試著說出孩子內(nèi)心的需求,孩子內(nèi)心是很純凈的,沒那么多彎彎繞繞,當(dāng)我們說出孩子的需求后,很快能平復(fù)她的心情,她感受到自家己是被理解的。
第三:家長要在這件事中反思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先跟孩子”認“錯,立個榜樣,孩子看到媽媽都跟她”認“錯了,那她也會說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第四:家長要引導(dǎo)孩子從錯誤中學(xué)習(xí),總結(jié)經(jīng)驗。
第五:啟發(fā)孩子想出更多解決方案,一個問題最少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最后希望各位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有耐心,幫助孩子在錯誤中成長,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的積累,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yōu)秀的。
本文屬于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需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