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會這樣的一類人。我聽說小張是一個這樣的姑娘,我發現小李好像有很多前男友,真沒看出來小趙是這般的悶騷。
他們樂此不疲的從口中評述一個人,而聽來的人也會再把這個故事添油加醋的描繪給其他的人。他們經常議論一個他們根本就未曾熟悉的人,似乎也會更加相信自己的耳朵習慣用我聽說去判斷一個人。
1
鄰桌的客人說:你看前面那個有紋身的姑娘,一定很好睡。我不知道他這樣的結論是從哪里得來,難道僅僅是因為一處紋身嗎?
這樣的對話也讓我想起了一位大學同學,姑娘臉蛋漂亮身材高挑,不近煙火的氣質加上身著不少的奢侈品。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別人口中的焦點。同理姑娘的追求者自然也不少,其中
不乏一些開著名貴轎車的富二代,總是能見到手捧一大束玫瑰的小伙在等寢室門口焦急的等待。
有一次公開課中,我聽到后排的女孩在討論她。她的個人生活比較復雜,男朋友換了一茬又一茬。聽說她身上的限量版都是別人送的,她從來不和室友說話等等。后來我真是覺得越來越不靠譜,于是回頭問道你怎么知道的這么詳細,而那位同學憋紅了臉說,因為我的朋友是她的高中同學。
2
后來畢業姑娘去了法國留學,她的室友才和我們說,她的父親是幾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她從小就受到了優質的教育,家境殷實所以一身的的奢侈品也不足為奇。她只不過是平時不太愿意說話而已,但是人很好相處,她也帶我們整個寢室的人去她家做客。畢業的時候還送我們每個人一條愛馬仕的絲巾。姑娘之所以不讓我們說這些是覺得怕麻煩,其實她連初戀都沒有,可能是因為眼光很高吧。
在外人看來一身的奢侈品就是傍大款,性格內向就是不容易接觸,有太多的追求者而沒有男朋友就是個人生活比較亂。原來信口開河如此容易,憑空捏造也是信手拈來的。我們在眾多的聽說與可能中便不知不覺的把一個人妖魔化了。
我們總是用聽說來開頭,用可能去結尾。可是我們往往忘記了眼睛是長在耳朵的前面,而嘴巴也僅有一張而已。那些你未曾見過的,不一定就是你所聽到的。你未曾眼見為實就學會了信口開河,你覺得你不過是不經意一說,卻不是知道管不住的那張嘴,會給別人帶來多少的麻煩。
3
我一直記得一個朋友曾經和我說,最開始的時候聽說你是一個特別高冷的人,極不容易和別人接近。當時就覺得有什么啊,你不愿意搭理我們,我還不想認識你呢。
可現在看來,他們好像說的不對啊,認識你快一年了,我也見你爽朗的笑過,也見過
失戀的落寞,我見過和別人拼酒的樣子,也見過你為了朋友不顧一起的樣子。除了外表,你好像和高冷并沒有一絲聯系。
我真的很慶幸,分享會過后的不久又再一次的遇見了她。我主動的要了她的聯系方式,并且她愿意選擇繼了解我。不然真的會被“我聽說“,害的少了一位要好的朋友。
一萬個人的眼中有一萬個你,就像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對于你來說的任何一種態度都會給別人留不同的感受。既然選擇那么容易的輕信別人,那么為何不多給一份相信自己的機會。畢竟那是別人的感受,對于你來說并非是量身定做。
4
年少與成熟,其中一點重要的變化是要學會自主的思考及判斷。成年后的我們要學會不以別人的所說為主要的判斷依據,也不要僅僅靠第一感覺就認同一個人的所有。你妄加揣測的評述一個人,那叫扯老婆舌,你不經大腦思考而去做出判斷叫做沒頭腦。
同樣在你面對別人口中的自己時,也沒有必要大感煩惱。因為那些只相信別人口中對你評判的人,也不足留戀,起碼我覺得他并非想和你成為真正的朋友。
還記的曾經看到過的一段話:”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你在別人的口中會有多少個版本,也不會知道別人為了維護自己而說過什么去詆毀你,更無法阻止那些不切實際的閑話,而你能做的就是置之不理,沒有必要澄清,懂你的人自然會相信。“心里眼瞎的人,你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他重見光明。
在這個充滿噪音的世界里,既然無法泯滅噪音的來源那就塞好自己的耳朵。我不會因為別人所貼的標簽而變成他們口中那樣的人,也不會因為對我種種不客觀的想法,而非要去勉強自己去改變自己。
希望你們也一樣,我不會在意別人的目光,更不在意別人的評價。我依舊會做我喜歡的事情,去愛我該愛的那些人,過我自己覺得舒適的生活。該笑我便笑,想哭我就哭,該買我就買,不行我就分。生活,其實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