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上的死亡》,豆瓣上8.1的高分,我想這應該算是值得一看的理由。更何況,你能想到這么一個看似嚴肅而有哲理的片名背后,居然是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么?!
這么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劇情,你是不是已經從海報中看出些“不正經”的端倪?
要認清一個對的人,可能要用一生,但要認清一部好電影,可能只是多看了一眼片頭。
搭配歡脫又透著點荒誕的BGM,地圖上,一輛靈柩運送車正在行駛,車行至路口,因為走錯路又退了回去。這種一不留神就錯過的細節,似乎預示著一場鬧劇即將拉開序幕。果不其然……
除了笑,我還能說什么呢……當然,這還只是開始。男主父親的死,將久未見面的親友聚集到了一起。然而,來參加葬禮的人們卻又有著各自的目的:
以裝X為己任的大兒子是個小有名氣的作家,卻不忘趁著葬禮再撩一發妹;
不得志的二兒子(男主),活在作家大哥的陰影中,正在為準備悼詞而糾結,希冀用悼詞來證明自己的寫作實力,而他的媳婦卻在為買房的事而喋喋不休;
男主的堂姐帶著男友同來,只希望借機得到父親的認可,卻未曾想因此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男主的朋友一個總在為自己手上的皮膚病而憂心忡忡,另一個卻純粹為了能跟男主的堂姐再續前緣而來……
這樣一群人,不要說“神離”了,連假裝“貌合”都省了。悲傷?悼念?呵呵,who cares?!
偏偏,故事還要橫生枝節。
堂姐的男友因誤服致幻計,而打翻了靈柩,葬禮被迫停止,眾人亂做一團。另一邊,神秘訪客的到來,告訴了兄弟倆關于他們父親的一個驚天大秘密。別問秘密是什么,不劇透,自己看,我保證絕不是晚八點黃金檔狗血的“出生的秘密”!也一定比《完美陌生人》中作死和撕X要更有笑點。
為了“制伏”吃錯藥的堂姐夫,搞定不請自來的神秘訪客,鬧劇一幕接一幕,環環相扣,狀況百出。這不是一場葬禮聚集的party,分明是一個藥瓶引發的鬧劇。
電影劇情雖然錯綜,卻不復雜,甚至你可以輕松猜到一定是happy ending。所以,一定要讓我說出一個電影的看點,搞笑算不算?別以為這些一向以保守傳統著稱的英國紳士們只會耍萌賣腐,他們搞笑起來真的是能上天。
電影2007年上映,不到四年,被老美拿去翻拍。劇情不變,臺詞照搬,連那個神秘來客都是同一個演員,只不過除了原片中那三個倒霉鬼角色,其他演員都清一色地換成了黑人朋友。(喂,911么,這算種族歧視么??。?/p>
這下不再只是隱忍的黑色幽默了,而是真正的“黑色幽默”,搞笑更用力,也更簡單粗暴,笑點變得密集,成龍、MJ都入了段子,然而觀眾似乎并不買賬,豆瓣評分只有6.6。(這么看來,之前是不是不該嘲笑國產翻拍片……)
可見,要做好搞笑這一點并不容易。好笑卻不生硬,好笑卻不低俗,明明主角一本正經,觀眾卻被戳中笑點,這大概便是英式黑色幽默的魅力所在,比他們的下午茶更吸引人。碰到這樣電影,別說話,笑就好!
正如每一部周星馳電影,除了無厘頭以外,也總有些讓人刻骨銘心的臺詞一樣,電影的最終,在滿滿的正能量中結束。堂姐勸服男友,順便秀一把恩愛;神秘訪客的身份和父親的秘密,被眾親友知曉;男主的即興演說被肯定,并被哥哥邀請去紐約,兄弟倆的關系得以修復……
雖然看到了開頭便猜到了結局,但電影的片尾卻著實是一大亮點,全片的價值居然因為片尾的點睛一筆而一下子而得到了升華。就沖這片尾,絕對配得上這樣的高評分。
盡管沒有人在葬禮上真正的死去(男主父親不算,不是在葬禮上死的),但每個人卻又像是得到了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