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明星離婚,看著幸福的婚姻為什么沒有走到盡頭?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的婚姻?

現在的婚姻關系維持時越來越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來訪者跟我討論這個問題,給予大家一下的分析,希望能夠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

我們對婚姻的特點是如何一點點演變的,都經歷了什么樣的演變,到底想讓我們的婚姻關系處于什么樣的狀態。


一、制度化婚姻

婚姻的最初期就是兩個人在一起,希望更好的可以相伴并生存下去。特別是像老一輩,那時的生活連溫飽都難以解決,所以婚姻基本不會去考慮"愛情"因素。那時的大部分人結婚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這一點上表現更加突出的是女性,女性找一個男性當伴侶,更多的是希望男性能夠給自己提供保護,男性則是希望女性能夠給予傳宗接代的想法。

二、陪伴型婚姻

父母經常提醒我們結婚要找一個特別可靠的,可以托付終身的,這樣今后的日子過起來? 也不會特別的差。

父母甚至有時我們也是想找一個終生伴侶,結婚的主要目的是找一個人和自己一起生活,不至于孤獨終老,可以沒有轟轟烈烈的情感經歷,只要兩個人看對眼就能夠在一起,偶爾小爭吵但可以接受,整體來說夫妻關系也算是和諧的。


三、自我表達型婚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解決了溫飽問題,大家就沒了生存的焦慮,在考慮婚姻時,則是希望能讓自己快樂,獲得自我滿足感。以前的保護、一起生活等婚姻的這些功能,都已經無法吸引大家進入婚姻關系了。更多的人是希望能通過婚姻關系治愈自己的童年。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

四、成為更好自己型婚姻

現在的婚姻關系中,能夠獲得自我滿足感已經無法得到自己的需求了,希望伴侶能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比如說最近梅琳達和比爾蓋茨離婚,原因是“覺得兩人無法繼續學習成長”。希望得到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


現在的人們更多的是希望在婚姻中享有浪漫的愛情、滿意的性生活、友誼、陪伴和安全、有更多的利益交換;還希望能夠療愈自己原生家庭的創傷。所以說婚姻中的伴侶扮演的角色是伴侶、情人、知己、合作伙伴、心理治療師。

人們期待在婚姻關系中能夠實現更多,享受到更多的待遇,滿足自己更多的需求。往往則是期望越多,失望越大。

另一個角度來看,婚姻雖然變得難以維持,但一段好的婚姻關系帶給人的意義也會更大,無論是身體還是內心的狀態都表現的越來越好,甚至在財富上也越來越好。

不要太過糾結婚姻的狀態,都有兩面性,希望我們總是能夠向往好的那一面,能夠在每種類型中獲得成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