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五個年頭,而我真正參加工作也已經四年多了。審視自己當前的狀態,想想自己這四年來的經歷,發現自己其實付出了不少努力,不斷的去學習,想方設法的提升自己,只不過結果跟先前的規劃大相徑庭。結果就是,我那么努力,終于活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模樣。
在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認識了一些人。他們三十多歲了,還依然干著基層的工作,拿著四五千的工資,每天都在辦公室里面混日子。他們的工作技能已經完全落伍了,市面上可能已經用上了全新的技術和工具,他們全然不知。他們上班的時候就只把領導交代下來的任務完成了就好,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在辦公室里面吹牛逼,討論下班之后應該吃什么,去哪玩。他們只用了30年,就活到了60歲臨近退休的境界。
當時我的想法就是,我千萬不能成為他們這樣的人。作為剛剛畢業的職場新人,我很認真的去學習,默默觀察領導和同事的做事方法,從中學習他們的優點。我不停的看書,也不停的查閱各種資料。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聰明的人,可能要達到跟別人一樣的水平,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可能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他們認為這個年輕人做事真的很認真、很努力。但是我只是過程很努力,其實并沒有做出令人滿意的結果,我卻不小心高估了自己。我變得不專注,我花了很多時間專研工作以外的東西,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全才。而且,由于把別人對我過程的善意夸獎誤認為對我結果的滿意夸獎,我太渴望成功了,所以我急功近利的想法在內心迅速滋生,并且好像病毒一樣蔓延全身。
我在沒有把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一家公司運作模式甚至一個崗位的工作職責了解清楚,就急躁的跳槽,前往一個全新的領域。于是我急功近利的想法徹底毀了我,我在四年時間里,換了四家公司,換個四個行業,我沒有過徹徹底底了解一個行業的經驗,我對任何事物的理解也僅限于搜索引擎上面所有的知識點。
因為,我把最多的時間都花在了適應新工作上,每當熟悉工作流程,我又換了新工作,又重新開始。
02
從小學開始到高中,每一個學期結束,老師都會給學生發一本記錄學習成績的家庭報告書。家庭報告書上面會記錄著學生本個學期的學習成績,然后還有老師對于學生的點評,學生就要把這本小冊子帶回家讓父母看看,這一年交的學費是不是值得,然后鄭重的簽下名字。
我記得在我的家庭報告書上,老師寫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該生在校表現良好,學習認真,聰明,但做事粗心大意。
我知道我自己做事一向很粗心,粗心的根源就是我急功近利。做作業的時候,我總是想趕緊把作業寫完,所以字寫的特別丑,能一筆寫完一個字的絕不愿意斷成兩筆來寫;考試的時候,我也總是想早點把試卷做完,然后可以提前交卷感受同學的“崇拜”目光,還可以做點其他事情,或者去球場打會兒球。
所以,雖然我很努力的做作業,但是我的字寫的歪歪斜斜,老師看的眼花繚亂從來不給我高分;因為我的急躁,很多簡單的題目就因此而做錯了,老師并沒有因為我提前交卷而給我加分,反而因此丟掉了不少不應該丟掉的分。
我明明知道自己很粗心,我明明知道自己做事情容易急躁,但是我在此之前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壞毛病會影響我的一生,起碼到現在為止,已經影響到我的職業生涯了,我已經知道自己錯在哪了,但是我卻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無法自拔。
03
我的大學同學小星就跟我走著完全不一樣的路,在我不停的換工作,不停的入職不同崗位的時候,小星始終在做攝影這一件事情。
小星從高中開始就對攝影非常感興趣,雖然家境并不是很好,但是他還是說服父母給他買了單反相機。大學的時候,在保證其他科目不掛科的情況下,小星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攝影和后期上。而且很多同學都參加了社團活動和學生組織活動,唯獨他沒有,所以在大學的時候小星對于攝影的理解和他的攝影技術就是在專業遙遙領先的。
大學畢業之后,很多同學都是主張先就業、再擇業。因為剛走出校門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先自己養活自己,然后再考慮這件事情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最后在考慮做這件事情是不是在自己的長期職業規劃里面。而小星依然選擇了直接喜歡做的事情,他成為了一個自由攝影師,他沒有去任何一家公司上班,他只是一邊接攝影的私單,一邊繼續專研攝影。雖然生活過的很清貧,但是他樂得其所。
在兩年之后,他的作品打動了我們之前的攝影老師,這個攝影老師之前是我們當地日報社的社長,也是一個攝影大師。于是老師把他介紹到了一個專門負責攝影的單位,他成為了專職的攝影師。
小星是我見過少有的可以在一件事情上面用盡自己所有力氣的人,讓我想起了日本的工匠精神,就好像“秋山木工”和“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一樣,他們畢生的經歷就是在做一件事情,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那么就是最大的成功。
我想要更高的工資,我沒有把心事放在專研一門技術上,而是急功近利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萬金油,似乎什么工作都能做,但是實際上什么都沒法做好。
04
當新聞報道一項新的技術和工具的時候,我就馬上想去了解清楚;當別人介紹一本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放下正在看的書去看那本書了;當別人說升職加薪了的時候,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提出這個要求了。我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關注外界,完全忽略了內在的因素。或許,跟我一樣急躁的人不會少。所以諸多的技術培訓班和所謂付費知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就是為了告訴像我一樣的人,快來學習新知識。
我忽略了自己其實并不聰明,我忽略了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獨當一面,我忽略了自己的能力還不匹配別人所得到的薪酬。但是我把別人當成了一面鏡子,一直追著別人跑,終于迷失了自己。
在工作了四年之后,我反思自己前面四年做出的工作成就,就算是有所成就,那也是公司和平臺給予自己太多的支持了。我在細思自己在這四年里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技能,我不由自主的臉紅了。我可以說我會寫文案、會處理圖片、會攝影后期、會活動策劃,但是無一例外都不精通。我在努力的擴充自己的橫向能力,卻從來沒有在某一項能力上進行縱向深入的學習,以至于成為一個即插即用的萬能充,但是只有當別人緊急需要的時候才會用的上,在平時都是被大家忽略和遺忘的那一個。
我一直以為我跟別人的差距在于智商、在于努力程度,后來才發現最大的差距在于專注。當別人在潛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在同時做幾件事情,最終我搞砸了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