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那句話會讓人感覺十分不舒服:其實謙遜會讓人猥瑣。越謙遜,越猥瑣。謙遜到骨子里就是猥瑣到骨子里。
我們有句真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
謙遜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但謙遜并不是我們的天性;自戀、攻擊性、自大、驕傲這些才是我們的天性,這些思想是我們中華民族所排斥的,但是這些才是我們創造的源泉,是一個人生命力的表現。
因為文化、家庭、社會道德我們的天性一直壓抑著,然而,天性并沒有消失,只是規矩不允許它釋放出來。
用武志紅老師的原話說:任何涉及到人類本性的東西,都是這樣的。當你將某一種符合本性的動力視為是好的,并且坦蕩去追求時,這時會有一種感染力,一種魅力;而如果你將它視為是壞的,但還是忍不住要去追求時,這時就容易有一股猥瑣勁兒。
可以想想,謙遜的好人,我們會給他們貼上好人的標簽,但是往往我們最敬佩的人都是自大的、而且十分的自我。我們形容一個人有魅力用的詞,都是個人性、有活力,沒有用謙遜來形容魅力的吧?
謙遜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謙遜的人,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需要裝作不太在意,確定沒有朋友爭奪,我才會表現得好不情愿才接受。
還記得在初三那時候,老師把一條數學思考題寫在黑板上,全班沒有人能回答上。我是很想沖上黑板,寫上自己的答案的。但是突然有一個聲音出現在我腦海里,算了不要老是想表現自己了。這種又想讓大家知道贊賞,而一次次放棄機會。只能在課下,向同學吹噓自己“謙遜” 的精神。
到后來遇到自己喜歡的女生,都是因為謙遜好人這個詞把我一直禁錮住。
驕傲 ?大大方方的表達自己想法試試會不會死?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我在13歲之前就是在上初中之前是十分好動活潑的,每天放學完成作業之后,都會和朋友一起打籃球。但是在上初中的之后,成績一直下降。家里人不給我和籃球場上的人聯系,直到現在再也沒有真正地拿起過籃球,至今我籃球水平還會停留在小學水平。
所以雖然我身體在家里面學習,我自己也是知道學習是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內心潛意識是反抗的留住家里面的學習效率變得更加的低。
就在上月我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的存在。我參加寫作群上的語音分享會。在猶豫是否要參加分享會的時候,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大大方方的表達自己,想法試試會不會死?我在這十分鐘的分享,磕磕巴巴的,正如大家所說的先追求完成,再追求完美。
自戀和攻擊性,是人類動力。我們反對自大,也強調克制憤怒,我個人認為,這些極力想消滅的壞東西,是最寶貴的生命力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