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校友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在桃園機場拖著大包小包候機的照片,并附上文字:
趁著還有幾天假期,去海南度假,人生就是要享受。
隨后,下面很多人點贊評論。羨慕他的旅行。
粉絲D是一個面臨高考的高中生,在朋友圈發了幾張和同學逛街的照片,并附上文字:
好好玩一玩,一會回去學習,學習要勞逸結合。
大學時,和朋友S經常去學校的稷下時光喝咖啡。朋友S家境也好,當時配備了蘋果全套。那時候愛享受愛裝逼。朋友S經常在咖啡廳自拍,并且把蘋果電腦以及咖啡拍進照片,然后美圖秀秀修一番。
只有一個朋友Q是我的大學同學,她就像是世外人。很少看到她更新朋友圈,并且也很少評論點贊別人的動態。我們認為她不合群,過于封閉自己。
后來我們才知道,她趁著我們發朋友圈的時間,報了校外的輔導班,正在拼證。已經考過了會計從業證,教師資格證以及CCAT。在期末考試時,班里第一。
這蹦出來的大神,我自然十分好奇。一次機會,和她聊天,問她怎么不更新自己的朋友圈。Q說自己本來不是太優秀,不習慣發朋友圈,沒必要每件事都要讓別人知道;感覺發朋友圈,自己要回復,是很浪費時間的。
這話有道理,我仔細想想。我們花費在朋友圈,微博,qq空間的時間很多。
大塊的時間,被我們碎片化,不能利用。
02
對于人,都渴望受人關注,受人尊重。
還記不記得,我們發了一個動態,就會十分在意別人對我們的點贊或是評論。如果別人對我們的關注度高,我們心情愉悅,有種滿足感,實則這是虛榮感。如果,關注度過低,我們就像是身體挖塊肉一樣,極為難受。
我一直有比較的習慣,剛開始我是在微公號里寫文章的,后來也同時放在了我的qq日志里。我就是一個很糾結的人,經常去qq空間看有多少人閱讀我的文章。
我有一個朋友,那時他玩QQ。每發一個動態,總是很在意有多少人瀏覽有多少人點贊和評論。記得,一次上課,看見他沮喪著臉。我問怎么了?答,空間說說點贊的太少,我瞬間腦炸無語。
發朋友圈就是一個找虐的事。
但是這樣的事,也讓我們樂此不彼,繼續受虐。
我問了很多朋友,為什么喜歡發朋友圈?
發朋友圈是一個很浪費時間的事。可我們依舊喜歡。一個小小的朋友圈可以透漏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增長知識,同時還可以作為一個發泄,炫耀,裝逼的工具。這樣的一個功能,為何不用呢。
我一同學在大學追女生時,就是先要到她的微信號,進朋友圈瀏覽女神的日常生活,進而研究性格,可以說朋友圈暴漏了很多信息。
高興時發個朋友圈,難過時發個朋友圈,出游時再發個朋友圈。生活小事有感而發暢談一下人生也會同步到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極為感觸,也會發到朋友圈。
似乎,我們的人生經歷,都會描述在朋友圈里。
一朋友對我說,她喜歡經常更新自己的朋友圈,只有在朋友圈,別人才會給她點贊給她贊美。
一個個生活幸福充滿正能量的朋友圈,給了我們虛榮的滿足感,關注感。或許我們在朋友圈才可以得到別人的關注和關心。
其實有一部分人經常在朋友圈發動態的確令人敬佩,這些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因為他們發動態并不是為了展示自己,或者是曬幸福,而是傳遞正能量。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來讓更多的人獲得正能量的補充,所以這樣的發動態還是值得鼓勵的.
03
我的微博不怎么玩,大約400人(買了300)。自然比不上大咖的粉絲數量,但是我一直看我發一個微博動態多少的點贊率。就拿最新的一個來說,點贊率1/400。而一些明星大咖的點贊率比我高的高。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影響力不夠,而不是說我們的動態不精彩。
所以如果我們真想提高自己的關注度,就請放下心來,隱忍下來。我經常聽見奮斗的人說,成功的路上不擁擠。
不管我們是高興也好,難過也好。當有一天我們華麗轉身,點贊評論的自然會多起來。
還是那句話,名人放的屁都是香的!
如果你想真正的利用好時間并且提高自己在朋友圈的關注度,那就請您先暫時放下朋友圈,做自己的應該做的事。如果您是微商,這篇文章對您無效了。
等您華麗轉身的時候,再發朋友圈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