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堡文化研究 第201期
作者:史濟民
編輯:秦隴華
一九五八年夏,全國到處大煉鋼鐵。
黃堡鎮建立了一個煉鐵場,地址就在黃堡鎮北一華里咸銅公路西側,五星大隊斜里村與漆水河東邊的河灘里。在約一萬平方米卵石密布的河灘里,堆放著礦石堆、煤炭堆、柴火堆。突擊建了七、八個立式土煉鐵爐,爐子上小下大,有四、五米高。從早到晚一百多個強壯勞力在煉鐵場忙碌著,婦女們正在砸碎鐵礦石,男勞力將煤塊和鐵礦石抬上架子,一層一層地填加到煉鐵爐內;有的人不斷輪換費勁地不停地拉動大風箱燒火,拉礦石牲口的叫喝聲,……各種聲音交響成一片,一派繁忙熱烈的景象。
當時我們在黃堡車站小學上五年級,校長是張琳老師。有一天下午快放學時,學校緊急通知:“明天上午五點鐘,五、六年級的學生自帶饃到校集合,到陳爐鎮店上鐵礦石礦山去背鐵礦石!”這天夜里恐怕遲到幾乎一夜未眠,第二天天還蒙蒙亮,母親給我裝上饃,我就趕到了學校。校長一聲號令,五、六年級四個班的學生約一百五十多人排著隊向東出發了。同學們踏著高低不平的道路上向東方的目的地走去,先向南過了五星大隊河東村,上坡經過了史家塬村,孟家塬村,這時候天才大亮了。路上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從山上運礦石的下來的人們——當時架子車是最先進的運輸車輛,有套著騾子、毛驢用架子車拉礦石的,有挑扁擔用兩個框子裝著礦石的,有兩個婦女抬著筐子的,有在肩上扛著的……,每個人揮汗如雨,氣喘噓噓走不到幾里路就得歇一會。一個多小時后我們走到馬村。從馬村向上走道路開始逐漸的陡峭起來,在路邊每隔一段就看到路邊有黑褐色礦石塊,我心里很納悶,背礦石為什么又扔到路邊呢?約摸走了兩個鐘頭的時候,好不容易走到了豁峴村。再上了一個大陡坡,經過半個多小時行走到立地坡村。放眼看左邊右邊都是山溝,似乎到達山頂了,運礦石的大人七嘴八舌地說著話,才知道確實走到了銅川的最高處——陳爐東山上了。順著山嶺曲折的道路又走了大約半個多小時,終于到了山頂崾峴處,看到西山坡低凹處的店上鐵礦石礦坑,很多人們在礦坑里忙碌著……。
這時已經是正中午了,在礦石場,老師通知原地休息,開始吃饃,我們這些小學生聽著大人們的交談才知道,這里已有一千多米高了,黃堡川道里才七百多米高啊。這里距黃堡有三十里路,幾個大人說“怎么小學生們也來背鐵礦石了?”“真是老少總動員啦!”……
大概休息了半個小時,我們就選擇了自己能掂得動礦石塊由礦山向黃堡返回了,走了大概一個小時,大多數同學掂得很累了,在礦坑是一開始都是挑大一點的掂,實在掂不動的同學就停下來,從路邊撿一塊別人扔掉的小一點的礦石換來掂到肩上繼續前進,我們這才明白了在早上上山來的路上看見為啥有許多鐵礦石扔在路邊呢!……,返回的隊伍拖得很長,有的同學掉隊了,有的同學長時間休息后爬起來仍趕不上隊伍,有的同學肩膀被壓得腫了,見路邊別人扔的礦石也越來越多,同學們走得越來越慢,一會兒掂著走,一會兒又抱著走,很艱難地行走著,行走著……。
在黃昏的時候,我們才將礦石背到了黃堡斜里村的煉鐵場。
天黑了,我拖著疲倦的雙腿回到了家,這天夜里我腿、肩膀、身上到處疼痛的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