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個月初中同學聚會,會后有些感悟,所以打算寫下來。我們當年都是一個班的同窗們,但過了十幾年,也都物是人非了。原來一些考試分數挺好的同學現在有的在國企單位上班,好幾年如一日,工資變革了幾次,但對于飛速的通貨膨脹來說,就好比是一輛夏利和一輛寶馬,永遠只能看到“人家”的尾燈。有的成了公務員,每天應酬不斷,吃香喝辣的,雖不算大富豪,但也算是中產階層。還有幾個初中就喜歡折騰的,現在自己成立了公司,成了人們口中的老板,嘴上說的生意不好做,累,但開的都是國際一線的品牌,房子也有好幾套。我看著這些昔日熟悉的面孔,深感這其中的差異,不僅僅是家境的原因和分數成績好的壞。于是在之后的聊天過程中,我慢慢的發現,原來這些有著巨大差異的同學,并不存在知識和能力的問題,而是觀念和思維模式的不同。
? ? ? 第一,窮人比較喜歡穩定,而富人喜歡折騰。席間大家相互的訴說了一下這十幾年的風風雨雨,那些做了老板的同學首先發言,說的最多的一個詞語叫做折騰。他說:大學畢業之后就開始了自己創業,沒有去單位上班。剛開始是做了一些小生意,小生意慢慢做大之后就成立了公司,再然后就變成了集團。現在的員工有幾千人,每年都新增不少業務。在國企的那些同學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叫做穩定。大學畢業之后就回到了原籍,托人找關系在一家國企單位任職,這一干就是七八年。雖然中間也有不少機會可以加入創業團隊,但是都放棄了。原因是心里不踏實,萬一有什么閃失,再想回到原來的單位也比較麻煩。國企雖然收入不高,但是穩定,談個對象干嘛的,說起來也過得去。至于工資如果每年能漲個幾百塊錢,那就很好了。
? ? ? 第二,窮人首先看價格,富人看價值。富人認為錢就是一種媒介,通過這種媒介來獲取更有價值的物品。而窮人認為這是自己一個月的薪水,得省著點花,就是看到中意的東西,也“嗤之以鼻”。比如我們這次聚會,上了一道很貴的大龍蝦,國同學很驚訝,這差不多快是我一個星期的工資了。而那位板哥則慎重的詢問服務員這個龍蝦是什么時候宰殺的?有什么特殊的味道?當聊到投資理財的時候,國同學說:我有朋友在基金公司上班,我買了某某股票。而板哥問道,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每年盈利多少?財務報表如何?有什么地方值得投資?國同學卻說不上來,只是一味地強調他那位朋友很專業。
? ? ? 第三,窮人目光短淺,富人眼光長遠。現在不管什么聚會,大家都離不開兩個話題,一個是房子,一個是股票。連好幾年沒見面的大爺大媽一見我就問,小石啊,好久不見,上哪買房去了?我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啥滋味了。國同學怨聲載道:當年要是知道房價像今天這般如此,誰還買股票啊。上一年夏天跟家人一商量,果斷出手買了一套,未來有保障了,總算是趕上了末班車,沒把自個沒落下,將來有需要就賣了它。而板哥則問道:那你為什么不早幾年買呢?那時候的投資方向還沒在房子上呢!價格連現在的一半都沒有。國同學說:誰知道經濟形勢會往哪邊吹呢,我又不是學金融的,預測不了。板哥聽得一臉尷尬,只能傻笑兩聲,就此作罷。國同學問板哥:你那么有錢肯定買了不少吧?板哥說四年前買了好幾套,2017年賣了,只剩下一套最大的自己住。這讓國同學很不解。板哥說經濟形勢馬上又要改變了,如果再等下去,恐怕就沒人接盤了。
? ? ? 第四,窮人總是很自大,富人總是很謙虛。同學里邊也有一個是搞金融的,但是板哥,投資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總是請教他,從來沒有高傲自大、耀武揚威的質問,總是很謙虛的請教當前和未來的經濟形勢。像外匯、國債、股市、貴金屬、大宗商品等等。尤其對未來宏觀面的波動很關心,與金融同學對未來投資保守的態度相一致。還說他有很多生意上的伙伴就是因為投資面太多,2017年基本上都賠了。因為他早有預感,所以提前把投資變現了,才沒有虧太多,然后花時間仔細研究一下未來兩年的形勢,不是特別有把握的,就先按兵不動。而且參考了金融同學的觀點,在重新計算了明年連續6次加息之后的市場利率,確認公司的現金流和負債情況之后,才放心開始吃飯。而國同學也請教了一些問題,明年樓市情況了,股市情況了,然后就開始發表自己的觀點:房價是不可能下跌的!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其實他很多時候并不是在請教一些問題,而是希望自己的判斷能和趨勢的走向相一致,說白了就是尋找一些認同感,就是摔倒了也能拉個墊背的,是一種極其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 ? ? 第五,窮人只會噴,富人說干就干。國同學在單位干了7、8年,也有了自己的交際圈。板哥喜歡觀察、思考,往往在聊天的過程中就能發現很多商機,于是他跟國同學說要不咱們一起干,你有人脈我有錢,咱們一起做個什么項目,一年就可以賺很多錢了。你只要把中間的幾個“環節”打通,剩下的事情我來辦,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做。國同學說都是自己人,那都不是個事。但是聚會結束之后,國學基本上就沒怎么動靜。板哥給他聯系過好幾次,他一直說好好好,但就是沒一點行動。我想這估計就是所謂的惰性了吧,一個人的一種惰性思維,往往就存在著很大的阻能性。而板哥卻沒有停下來,每天都在尋找各種信息,哪怕是喝醉了,只要一聽到跟賺錢搭邊的事情,立馬也能清醒過來。
? ? ? 第六,窮人容易滿足小我,富人更加追求大我。國同的生活是固定的,每天起早貪黑,工作的過程中也常常伴隨著不愉快,說白了就是圖個安穩,大事兒沒有,小事兒能忍就忍過去了,這么多年不就是這么將就過來的么!習慣就好了。然后回了家,有碗熱飯,有個人暖被窩,可以抱著睡,孩子也在慢慢長大,這一切真的挺好的!而板哥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或者說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在工作著,雖然有的時候看起來在度假,但是腦子卻沒有閑下來,一直都在想著生意、盈利、風險、虧損率、市場動向、新聞,然后還參加了各種培訓班,總裁班,報考MBA,時時刻刻在學習著,補充著自己大腦的營養,迭代更新著自己的觀念意識,他說有人脈就有錢脈,結交更多的高端人士,就有更多的生意渠道。其實說起來上學那會兒,板哥分數不是很高,喜歡跟所有的人打打鬧鬧,還總是喜歡給老師出難題,最后終于學校被評為了“非典型性不良少年代表”。其實按照板哥的話說,他也不是不能好好讀書,只是覺得那種生活方式沒意思,為什么非要按照別人規劃好的路線走呢?只要不違法,我為什么不可以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也許正是這樣的一種觀念,讓板哥有了不一樣的今天。
? ? ? 這就是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其實這里邊還有很多其它的區別,太多了。所謂的穩定也不過是給自己的懶惰找的一個富麗堂皇的借口罷了。所以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如果能做到這幾點,你就是未來的富人!請注意,這里提到的是窮和富,而不是沒錢和有錢。鄙人認為這個概念一定不能混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不僅僅是鈔票上的差異,還有思維觀念、思考方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信仰的差異,我們在物理上有空間維度一說,那么這里就是精神維度。而沒錢人和有錢人的差異更多是鈔票的差異,因為有可能做生意失敗,投資失誤,國際或國內巨大局勢的改變等等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導致破產,負債。
鄙人也認為,分數好,并不能代表學習就好,分數和學習是兩個概念,而人們卻總是喜歡把它們混為一談。分數好是一個人的認知能力,認識能力,接受能力的體現;學習好,是一種心態和信仰,是一種執著,堅毅。不因外界的因素而改變學習的態度,和知識的吸收。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生活不因生活的現狀而改變生活的質量。”
學習是一件和心態和信仰有著密切關系的行為。分數就像短跑,學習就像長跑,是一輩子的事情。分數好,學習未必好。學習好,“分數”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