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俞敏洪新書《讓成長帶你穿透迷茫》,這本書是他對年輕人提出的100個問題所做的回答。其中,有這么一個問題,這也是我自己比較迷茫的——如何判斷當前的工作到底要不要熬下去?
老俞的解答是,有三種情況必須堅持,只能進不能退:一是剛畢業,需要了解工作的本質;二是為了賺到一筆錢;三是自己真正喜歡。如果一項工作,既學不到經驗,也賺不到錢,還不是自己喜歡的,那就沒有熬下去的必要了。
在他看來,評價一份工作是否有意義的第一指標是——能否給自己帶來成長。對于這點,我很贊成。可能有些人會說,是否高薪才是第一指標,要務實。那只能說,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都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并不存在某個標準答案。從長遠看,必然是關注成長才更務實。
既然找到了第一指標,那判斷當下工作是否需要熬下去也就容易多了。如果有那就進,如果沒有那就退。在每天被工作占去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生命里,如果做著自己完全看不到意義的工作,這是一種自殺行為,想不抑郁都難。
而老俞說的第三點“真正喜歡”,我有自己的理解——別著急做判斷,在說出“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前,請先問問自己這么一個問題,“目前的工作你很拿手嗎?”
如果對目前工作不感興趣、不喜歡,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因為不熟練沒深入經常遭遇挫折,由于挫敗感所以連帶著對工作產生了排斥;二是已經熟練掌握了,但發現自己還是沒興趣,那可能才是真的沒興趣。此時需要走出舒適區,給自己探尋其他領域,嘗試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從事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猶如在大學里選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這時應該怎么辦?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弟弟妹妹在大學里對學習不上心,成績很差,一問為什么,回答是因為專業不喜歡。你會怎么做?恐怕要開始說教了吧,苦口婆心地跟他們說,即使不喜歡也不能混日子。雖然大學里學的是專業知識,但獲取知識并非是大學里最重要的事。想想我們在大學里學的專業,在工作上有幾個是對口的?在大學里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習能力,而不是獲取專業知識!所以,這樣一看,學的是什么重要嗎?沒那么重要!在不喜歡的專業里培養自己的耐心和學習能力才是最大收獲。
同理,在工作中做什么重要嗎?喜不喜歡重要嗎?長遠來看,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不喜歡的工作中鍛煉我們的耐心和能力。
不管是學習能力,還是工作能力,都可以看作是魚竿,我們想抓魚,手里就得有個魚竿。在學習、工作中不斷升級自己的魚竿,總不能拎著一根小竹竿就出海釣大魚吧?想釣大魚,沒有一個過硬的魚竿能行嗎?我們只有不斷升級自己的魚竿,才能做到“沒有不敢釣的魚,沒有想釣釣不上來的魚”,這時再回看,一切都值得,功不唐捐。
所以,面對不喜歡的專業或工作,要做的是,先安放好那顆浮躁的心,告訴它,別著急,先學學看,或許熟了以后就會愛上它呢。你更在意的是魚竿而不是魚,把自己的目標盯在魚竿上。
為什么有些人越跳糟越差?因為他在意的始終是魚,并沒有關注自己的魚竿是否有升級,是否過硬,于是不管換多少魚塘,能釣上來的始終都是小魚。